文/律師呂秋遠
▲呂秋遠表示,媽媽跟他說「如果你的付出,會期待人家給你回報,這樣的付出,要經過對方同意才行」,讓他非常震撼。(圖/翻攝自呂秋遠臉書)
很難想像,媽媽怎麼用這雙手可以做出這麼多的晚餐,讓我們能吃飽吃好。過年的時候,我問過她這個問題,她說,她也不知道,反正就這麼過了57年。
「那麼,都這麼多年了,現在你要選擇做自己嗎?」我問。
她一邊做著年糕,一邊心不在焉的回答我,「如果你突然因為某件事,決定要做自己,但是你的人生沒有變好,而是更糟。你可能要想想,那個『做自己』是不是有問題。」
這個答案讓我懷疑,她到底是那間小學畢業的,怎麼會做年糕,還這麼會講話。因為是家裡的大姐,當年她沒有繼續念書,就幫外婆照顧弟弟妹妹們,年少為父、中年為夫、老年為子,大概是這樣的成長歷程。如果她當年有機會念書,她應該可以拿到三個博士吧!
「所以,你覺得你現在已經是做自己了嗎?」
她壓低聲量的說,「其實可能要等你爸死了吧!」其實她不用壓低聲音,因為爸爸正在看黃金歲月一邊傻笑,根本沒在聽。
「我就不懂你們年輕人的想法。如果你付出什麼,對方就要給你什麼相對應的東西,你覺得還是做自己嗎?」
「聽起來比較像是交換條件?」我問。
「我也不懂什麼是交換條件,但是如果我每天煮飯給你爸吃,你覺得我會希望他說謝謝嗎?可能會啦!但是他沒說,這幾十年他都沒說過,我也沒期望過他會說這些,因為這些都是我選擇的。」她的手裡沒有停止攪拌麵粉。
「不是啊!如果他能跟你說謝謝,你應該會更願意付出吧?」我不服氣的追問。
「他每個月的薪水都交給我,把你們養大,他也沒有要我說謝謝啊!」她淡淡的說。
接下來,這句話讓我非常震撼。
「如果你的付出,會期待人家給你回報,這樣的付出,要經過對方同意才行。」
她沒有停止手裡的工作,繼續說著話,「很多人都會記得自己在過去為誰付出過什麼,遇到對方不順自己的意思,就會開始想,我過去為你付出什麼、為你做了什麼,所以你欠我很多。那就是你強迫人家接受你的好處,還要忍受你的態度,不是這樣嗎?」
「這麼說也對。可是,你不覺得這樣對於付出的人來說,很不公平嗎?」
「就像你之前不是要幫家裡換一台很大的電視?可是,原本的電視你爸就看得很順眼,也沒有壞,最重要的是,你那台電視客廳也放不下。所以你送了那台電視,其實你爸覺得沒必要、浪費錢,然後你知道你爸的反應,你也很生氣、很挫折,不是這樣嗎?」
「所以,我的好意其實對於別人可能是困擾?」
「不是。我只是要你想想,要對任何人好之前,不要自己去預設很多自己想的立場,因為你的想法不一定會跟別人的需求一樣。如果你不照顧自己,去對別人好,然後要求別人要為這件事負責,這樣太辛苦了。」
「所以,你的意思是,不要把過去自己自願的負債,拿來當作自己的資產,去勒索別人?」我想,我應該懂她的意思了。
「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但是年糕做好了,就這樣。」
我沒有吃掉她做的年糕,但是我深深覺得,我媽肯定欠栽培,要是當年不要跟我爸結婚,家裡可以讓她去念書,應該會是十大傑出女青年之一。
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