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紀宛宜、何懿原/綜合報導
教育制度不斷的更改,很多家長和學生無所適從,所以乾脆在家自學,教育部統計,從民國100年到104年自學人數幾乎翻倍成長,這些家長幾乎都身兼老師,自己的孩子自己教,還幫孩子組成了共學團,逐「老師」而居,哪裡有好的師資就往哪裡去。
▲老師、家長帶孩子體驗大自然。
老師:「老師每一根竹子因為它的密度跟年份都不一樣,所以你敲出來的聲音絕對不一樣,每一截的聲音也不一樣。」成群孩子野放在竹林間敲敲打打,近距離貼近自然。浩浩蕩蕩一行人,走在阿里山石盤谷步道,即使偶有意外,孩子也不哭不鬧,拍拍泥土往前走,因為老師在身邊,媽媽也在身邊。
▲即使孩子跌倒也有老師、媽媽在身邊。
家長:「他們很知道說,來這裡就是學習,那他們也很習慣就是,可能朋友的媽媽這堂課是我的老師,或是我自己教的時候,我自己的小孩也在我班上。」
學生:「媽咪這個我不會。」家長:「我剪一條給你。」課堂上喊媽咪,這是由30位孩子、18個家庭組成的親子共學團,不循正規體制上學,而是由家長擔任老師。
▲親子共讀會祕書長郭駿武。
親子共讀會祕書長郭駿武:「不是因為妳長得是女生,妳就一定要當女生,這個就是現在台灣在推動的多元性別。」郭駿武是台灣親子共學促進會的秘書長,曾是森林小學老師,卻一直想打破昂貴教育的迷思,不再讓校門框住孩子。
親子共讀會祕書長郭駿武:「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學習不是只有去學校,走到哪裡學到哪裡,在生活中學習,這些不僅僅是有一個固定學校空間就能完成,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辦法讓孩子自主學習,不用等到上課了才學。」
▲共學團孩子來到阿里山豐山國小。
學生:「哈囉叔叔,謝謝你拍我。」親子共學團,逐老師而學家長開車帶著小孩,全台灣到處走,這週來到阿里山豐山國小。老師:「難得有機會來到偏鄉地方,我們就想讓孩子體驗,他們都是用走路上學。」老師:「政府的人到這個地方來的時候,找不到任何一個人,從我們現在這個角度來看,這個事情很厲害很厲害,因為它叫做公民不服從。」
和豐山國小的學生們一起上課,把鄒族領袖高一生的故事搬上課堂,明顯看出右半邊體制內的孩子上課正襟危坐,共學團的學生還沒下課就開始走動,甚至畫起白板。學生:「上課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要不要翹課。」「對,我們男生很常翹課。(那翹課怎麼辦?)翹課就翹課啊。」
老師:「我們剛剛有討論過為什麼鐘面是12。」學生:「我要翹課了。」親子共讀會祕書長郭駿武:「打破過去傳統學校的想像,也打破了我們過去認為小孩必須要嚴教勤管的方式。」
強調自主學習,看看教育部公佈的數字,個人自學從民國100年的940人到104年1510人,團體自學更從154個攀升到900多個。家長:「孩子一節課一節課的切,對於他們做事情是來不及的,是不夠的。在家裡他比較可以依照他自己的意思,那個時間是想停就停,想走就走。」
想比公立學校更有品質,又不希望像私立學校昂貴,自己的孩子自己教,體制外教育還有更多可能。(整理:實習編輯潘玉英)
https://www.facebook.com/setmone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