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每天喝含糖飲料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嘴饞源頭恐不單純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潮健康

天天訂手搖杯不喝不行 含糖飲料類似毒品上癮?

每天總是忍不住訂手搖杯,辦公桌上一定有含糖飲料不喝就難受,算是成癮行為嗎?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解釋,「成癮行為」在心理學有嚴格定義,必須具備四種特徵:不用不行(強迫性)、越用越多(耐受性)、不用會痛苦(戒斷性)、會影響正常生活(傷害性)。

蘇琮祺心理師指出,與毒品、藥品、網路濫用等明確成癮不同,愛喝含糖飲料的「糖癮」是否屬於成癮行為尚有爭議,雖然並沒有明確被定義為一種疾病,但是的確可以觀察到,攝取含糖飲料會在大腦啟動類似成癮物質的神經迴路,在若干人身上也看見「不喝不行」、「越喝越甜」、「沒喝飲料」就很煩躁等成癮徵兆。

「我會說喝含糖飲料、愛吃甜食甜點,比較像是『類成癮』,想喝飲料時會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喝的時後會讓多巴胺大量分泌、血清素上升。但是一旦喝完飲料,多巴胺跟血清素又會快速下降,讓人很想繼續喝,陷入一個類似毒品成癮的循環!」

戒不掉含糖飲料 其實是壓力與情緒問題?

很多人肥胖都是因為戒不掉含糖飲料,而會出現「糖癮」可能與心理問題有關?蘇琮祺心理師表示,很多希望尋求減重的個案,沒有發現自己長期承受極大壓力或是情緒困擾,轉而用喝含糖飲料等方式來舒壓、排解情緒。這種壓力性進食、情緒性進食的行為,其時可以透過自我觀察來發現。

「我會請他們用拍照或各種方式記錄飲食,逐漸就會發現,他們在特定時間、地點會吃什麼東西,或著透過回顧在吃東西前後有什麼感覺?發生什麼事情?」

蘇琮祺心理師指出,情緒性和壓力性進食其實是一種人類本能,當自我有所覺察,並且能設定適當的份量,進食不失為舒壓方式之一。更重要的是瞭解自己的狀態,也必須知道除了吃之外還有其他方法可行。要減少情緒性進食、壓力性進食乃至「糖癮」的發生頻率,可採取適當的改變方式:

1. 安排放鬆:為自己安排舒壓與緩解情緒的時間。

2. 飲食替代:知道自己是為了舒壓而吃,可以從雞排改為吃雞胸肉。

3. 分享共食:將壓力、愉悅透過共食分享跟身邊的人,也減少飲食份量。

4. 檢視生活:重新安排、面對自己的生活,不要逼自己與飲食對抗或控制,以免對身心造成額外壓力。

壓力性進食與社群媒體有關?吃療癒食物之前先感覺

現代人出現壓力性進食、情緒性進食的比例不低,與過度追求體態形象的社群媒體風潮也有關。蘇琮祺心理師表示,有些個案會追蹤身形非常苗條完美的網紅,看到網紅們吃大餐卻一樣保持纖細身材,對照自己的身材而產生羨慕、自責等等心理壓力,只好繼續用吃來舒壓,然後追求更極端的減肥法,掉進惡性循環。

「身體不管胖或瘦,都是你自己,你對抗『胖』其實都是在對抗自己。相反的,應該用照顧、理解的角度對待自己,當你能越溫柔的承接自己的狀態,就愈能夠活出健康的樣子,那不一定是瘦,而是被妥善照顧身心下的健康狀態!」

蘇琮祺心理師提醒,人們偶爾都會想投入「療癒食物」的懷抱,這些食物大多含有高油鹽糖。在每次吃療癒食物之前,練習感覺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狀態,然後再選擇適當份量食用,不失為兼顧身心健康的一種方式。

◆本文由「潮健康」授權轉載,原文標題:每天喝含糖飲料 當心「類成癮」惡性循環? 源頭可能是壓力情緒?

*「潮健康」連結至 https://coolhealth.com.tw/

*「文章原始標題」連結至 https://blog.coolhealth.com.tw/2022/03/03/bubble-tea-addiction-and-mental-problem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李多慧遭跟騷不敢回家 現身新北婦幼隊報案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