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的名產之一「珍珠奶茶」聞名世界,外國遊客到訪一定會買一杯來嚐鮮,甚至紅到國外也有加盟飲料店,但奶茶到底是哪時開始流行的呢?據說清朝皇帝乾隆就是奶茶狂粉之一,甚至將奶茶視為國俗,還有御用的乳牛跟專門製茶的器具、茶碗。
▲奶茶示意圖。(圖/翻攝自Pixabay)
清朝大臣吳振棫所寫的史料筆記《養吉齋叢錄》就記載,清宮中「舊俗最尚奶茶。每日供御用乳牛及各主位應用乳牛,皆有定數」,像是皇帝、嬪妃們每日的膳食按照每人等級不同,會分配到一定數量的牛奶,還有專門熬製奶茶的器具,皇帝就有乳牛50頭、泉水12罐、奶油1斤、茶葉75包。
而清朝史學家趙翼在著作《簷曝雜記》中也提到:「每清晨,男、婦皆取乳,先熬茶熟,去其滓,傾乳而沸之,人各啜二碗,暮亦如之」,意指蒙古人每天早晚都會喝上2晚奶茶,因為滿族、蒙族的民族習性類似,因此清朝的皇室也相當喜愛奶茶,雖然入關之後受到漢族影響,依舊有喝奶茶的習慣,還把它當成「國俗」,每次舉辦重要的外交場合都會端上奶茶招待表示禮遇,乾隆也曾在自己作品中提到:「國家典禮,御殿則賜茶。乳作汁,所以使用使人肥澤也。」
根據《梨視頻》,北方少數民族喜歡食用乳製品,沒有茶就會生病,《明史‧食貨誌》中記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在唐宋時期就已經開始推行「茶馬互市」,漢人可以跟北方民族以茶易馬、以馬易茶,只不過北方民族得到的都是磚茶居多,烹煮後因為單寧酸含量高易引發飢餓感,因此就開始在茶裡面添加包含牛奶、羊奶、馬奶、酥油等飽足感較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