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今(7)天公布,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及149例境外移入。(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臉書)
指揮中心今(7)天公布,新增5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82例本土及149例境外移入。新冠疫情再度升溫,連日破百的本土確診個案引發不少民眾擔憂,加上清明連假返鄉人潮,確診者足跡遍佈全台,政府應對疫情的相關措施備受民眾關注。而日前指揮中心於記者會中公佈有關「輕症在家隔離」規劃,引起廣泛討論。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一週內「輕症在家隔離」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了解有關輕症隔離條件放寬的網路聲量討論,以及網友的意見與看法。
確診者99.7%屬於輕症或無症狀患者,放寬輕症隔離規定兼顧實務需求?在4月3日時,指揮中心公布病毒基因定序結果,顯示在本土案例中,以輕症與無症狀患者比率居多,且在確診數連日增長的情況下,不少網友關心醫療量能負擔問題,其中就有網友提問:「為什麼輕症不在家隔離就好?」,相關話題在網路上引發討論。
接著在4月5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記者會中宣布,若未來單日確診數達到1,500例,將啟動「輕症在家隔離政策」,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網友激辯,如「逐步開放,不讓醫療量能失控」、「輕症就不會散播病毒嗎?患者家人一樣趴趴造」等。
4月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居家隔離條件,關於「輕症在家隔離啟動標準」的相關話題也同時持續受到熱議。
▲「輕症在家隔離」兩派網友熱議焦點。(圖/社群實驗室提供)
輕重症分流以減輕醫療量能負擔;網憂在家隔離恐讓疫情急速升溫。而對於染疫輕症者是否應在家隔離,網友分別提出不同看法與考量。支持的大多認為「應做好醫療量能分配」,表示在確診數急升的情況下,需要預留醫療資源給真正需要的人,「無症狀、輕症就在家居隔,重症才需要到醫院治療就好,否則疫情這樣發展下去,很快便擠爆醫院」;另外也有人提到開放輕症在家隔離能「減少影響生活作息」,除了方便居家辦公外,也應該逐漸學會與病毒「共存」,在正常生活與防疫間取得平衡。
另一派網友則不認同輕症在家隔離,擔心「控管疏失」問題將擴大社區感染風險,留言如「輕症在家,一定也有很多人才不管你呢,到處趴趴走」、「如何管理(確診者)有配套嗎?」等,擔憂可能會受到少數確診者影響;還有人針對「在宅照護配套措施」提出疑問,如「非獨自居住者或獨自居住者,生活或病情誰來管理?」、「先研擬輕症在家照護的指導原則,跟症狀變化時如何轉送醫院治療的流程吧」,表示落實輕症在家隔離後,相關的醫療指引與醫護人力分配也應同時向民眾宣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