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筑/採訪報導
▲我國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攀升,確診和居家隔離人數越來越多。(示意圖/資料照)
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株Omicron,造成台灣本土確診數攀升,但相較過去的Delta疫情,確實走向輕症化。目前我國防疫政策也為此有了改變,朝與病毒共存前進。對此,曾參與新冠病毒基因組及其進化研究的前中研院美國籍博士後研究員倪誠志表示,就目前的趨勢來看,這4天內很可能會有破萬病例,民眾還是應做好防疫措施,也盼人們明白「即使病毒不會殺死你,它也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我國疫情極劇升溫,確診人數已是逾5千例起跳,雖然絕大部分為輕症,但還是引起許多人恐慌。針對台灣目前防疫政策走向與病毒共存的方式,陸續有正反方意見,但前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美國籍博士後研究員倪誠志(Chase W. Nelson)認為,其實這是針對經濟到科學的多種考慮後下的決定,以現階段來看,算是高明的,因為目前疫苗的接種是穩健,加上Omicron這變異株是比較好應付的。
▲▲前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的美國籍博士後研究員倪誠志,他於2019年疫情爆發前決定長居台灣,也參參與識別SARS-CoV-2基因組中所有基因的研究工作。(圖/Chase W. Nelson授權提供)
本身專長為分子進化,過去參與過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基因組及其進化上的研究,倪誠志表示,那時最重要的是,他們發現名為ORF3d 的新基因,該基因存在於 SARS-CoV-2中,但不存在於原始的SARS-CoV病毒中,而且僅在一些受關注的變體中發現,目前英國桑格研究所的同事正在積極研究中。談及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體的威脅,倪誠志直言,不外乎就是死亡,但他更希望人們了解、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即使病毒不會殺死你,它也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
倪誠志舉例道,像是一些感染過新冠肺炎者,往後會出現「新冠長期症狀( long COVID)」,包括疲勞、呼吸困難、腦霧和頭痛等症狀,而這些情形其實也會對生活造成影響。這樣的「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風險預估目前有所差異,倪誠志表示,就現有的研究,「典型的估計是,1~5% 的有症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將繼續經歷新冠長期症狀。初始感染嚴重的人的風險更高,特別是老年人、女性和身體不好的人。」所以針對這樣的情形,倪誠志呼籲大家,每個人應繼續採取基本預防措施並儘其所能限制病毒傳播,「 1~5%的風險可能看起來並不大,但當整個人群都暴露時,它代表了非常多的人。」
▼▲針對目前台灣疫情的趨勢,倪誠志覺得最擔憂的是老年人沒有足夠的疫苗接種,因為該年齡組中未接種疫苗的人的病死率可能為10~20%(圖/Chase W. Nelson授權提供)
不過針對台灣目前的防疫,倪誠志說,他最擔憂的其實老年人有無接種疫苗,因為新冠肺炎對年長者來說是「毀滅性的」,若沒有施打疫苗,其病死率可能為10~20%,換句話說,以台灣疫情廣泛傳播的情況預估,「可能導致數千人可預防的死亡。」所以對於疫苗的接種,倪誠志強掉,真的非常重要,因為每一劑都有助於預防嚴重疾病,即便最終感染了病毒。
截至昨(25)日過去一周的趨勢顯示,台灣國內病例7天平均每天增加約20%,與此同時,每日病例數通常比7天的平均值高出約 62%,倪誠志表示,就這個趨勢來看,在短短的4天(29 日)內將會超過破萬國內病例,「快速的增長會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強烈鼓勵人們遵循CECC(國家衛生指揮中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指導,繼續採取預防 COVID-19 的措施。」最後倪誠志也提醒大家,其實當人們在共享空氣時,新冠肺炎就會傳播,他提供3點建議給大家。
▲病毒終究是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倪誠志呼籲大家應持續做好防疫。(組圖/資料照、Chase W. Nelson授權提供)
倪誠志舉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主任王家蓁日前發表的論文,也就是「病毒以氣膠傳播」,簡單來說,當人們可以聞到某人吸菸的氣味,很可能會從這些人身上感染新冠肺炎,所以持續預防新冠肺炎的措施應包括:(1)在健身房和餐館等場所打開窗戶以通風;(2)佩戴優質醫療口罩;(3)避開人多的室內空間。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落實實聯制,有疑似症狀應儘快就醫,經評估後採檢。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