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鍾志鵬/台北報導
▲張金堅醫師說目前雖輕症無症狀居多,但5種人恐有Omicron重症危險 。(圖/CDC提供)
台灣疫情嚴重,5月10日確診人數首破5萬,50828(本土50780+境外48)。知名乳癌權威名醫張金堅醫師,接受《三立新聞網》訪問時指出,目前全球已有超過5億人確診,625萬人死亡。不過大部分個案屬於「無症狀或輕症」。他觀察發現,台灣境外確診個案人數持平,已有下降趨勢,這可能反映出國外已接近社區族群保護力的水準,但反觀國內確診人數激增,不過整體而言中重症比率佔比仍低,99.77%(0510數字)呼籲國人不必過份恐慌,但警告有5種人有Omicron重症危險,小心就是你。
▲張金堅醫師說目前雖輕症無症狀居多,但5種人恐有Omicron重症危險 。 (圖/翻攝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英美兩國朝鬆綁政策進行 居隔天數減少並有配套以維持醫療量能
張金堅醫師說,根據美國疾病管制署針對這一波Omicron疫情已在今年3月30日的官網明訂居家隔離指引如下。
▲美國因應Omicron變種居家隔離指引 。 (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英國則針對醫護人員確診者在今年3月中旬亦有復工指引如下。
▲ 英國因應Omicron變種之醫護復工指引。(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 英國因應Omicron變種之醫護復工指引。(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張金堅醫師分析,英美兩國都朝鬆綁政策進行,居隔天數減少並有配套措施,以維持醫療量能,使醫療不中斷。
中央與地方意見5個不同處 張金堅醫師一一分析
張金堅醫師說,反觀國內,雖然一樣朝鬆綁及放寬措施進行,但由於中央與地方的意見不甚一致,大家對以下5大關鍵問題仍然有疑惑,例如:
1.哪些族群是易導致中重症甚至死亡的高危險群?
2.為什麼這些高危險群會導致中重症,人體免疫方面有什麼特殊變化?
3.對於輕、中症確診者,可否使用口服抗病毒用藥?成效如何?
4.5歲至11歲兒童適合打疫苗嗎?成效如何?
5.目前的居隔政策是否仿效英、美兩國適時鬆綁?
張金堅醫師收集最近國外發表相關的學術期刊,綜合整理分述如下:
Q1:哪些族群是易導致中重症甚至死亡的高危險群?
A1:根據美國Peter Smits等人的統計從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10日止,利用Truveta電子健康紀錄,探討基礎二劑接種共2106893人後續發生突破性感染,以長者、共病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居多,從1.07至1.34倍不等,同時也造成重症住院比率增加從1.37至2.22倍不等。
另所謂共病患者包括慢性腎病、慢性肺病、糖尿病、高血壓及癌症等,另外據Branda F 等人,在義大利的統計發現如施打疫苗第三劑追加劑,則感染率下降,住院ICU使用率及死亡率亦下降。
此外,以色列在今年4月27日於medRxiv發表,如果再施打第四劑,對65歲以上的人非常有效,但對65歲以下則效果不佳。所以第四劑,目前只考慮在年長者、共病患者及過度肥胖者才考慮使用。
反觀目前在台灣,在65歲以上長者,第三劑的施打率仍低,政府衛生單位應該思考如何提升施打率至80%以上,是迫切需要進行的重大事項。
Q2:為什麼這些高危險群(年長者、共病患者、過度肥胖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會導致中重症甚至死亡,人體免疫方面有什麼特殊變化?
A2:根據Qing Y 及 Judy Lieberman、Smriti Mallapily 在2020年(J. Infection)及今年4月(Nature,自然醫學雜誌)發表的學術期刊中,他們認為正常人的免疫反應正常,對Omicrion等病毒來襲,都有適當、適量、適時的免疫反應,防止病毒複製,
但在上述族群(包括年長及共病患者等),其血液中的單核球及肺部的巨噬細胞,反應過於激烈,肺部的巨噬細胞是負責清除肺中的雜質與病毒碎片,但在重症者肺部中25%巨噬細胞受病毒入侵,並活化細胞內發炎路徑。
另外在血液中之單核球受病毒入侵並活化發炎路徑造成細胞死亡,因而釋放大量發炎物質,並引發劇烈發炎反應,造成細胞激素風暴,終究導致呼吸窘迫及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圖二、三)。
▲新冠病毒造成細胞激素風暴導致病情惡化的機轉。 (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 新冠病毒造成細胞激素風暴導致病情惡化的機轉。(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這種重症病患者,所佔比例極少,約萬分之2至4,包括在75歲以上老人、肥胖病人,慢性病(如如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病人),及洗腎患者,或有免疫疾病及神經疾病患者。不管國內外的專家均認為上述具有共病患者,(如慢性腎病、慢性肺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均應優先接種疫苗追加劑。
Q3:對於輕、中症確診者,可否使用口服抗病毒用藥?成效如何?
A3:默沙東、輝瑞二家藥廠先後研發出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Molnupiravir(莫納皮拉韋)及Paxlovid,莫納皮拉韋已在去年11月初獲英國授權,而輝瑞的Paxlovid也在11月22日獲美國FDA學會使用授權,二者確可針對高風險患者提供保護,可使死亡率風險降低八成以上,效力強大且副作用輕,抗病毒效果輝瑞之Paxlovid效力較佳,但二者均可以針對12歲以上高危險族群病人使用。
到目前為止,根據Hammond及Bernal二位學者分別在今年NEJM(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對於輕中症確診者,發病五天內給於此等口服藥可以在4天內自述症狀緩解。使住院及死亡率降低70至80%,所以建議政府衛生主管單位,能夠下放權力給專責醫院或基層診所能夠使用此等口服抗病毒藥物,應是當務之急。
Q4:5歲至11歲兒童適合打疫苗嗎?成效如何?
A4:根據Klein Nicola 在 MMWR 2022的研究報告指出,5-11歲兒童使用輝瑞疫苗二劑接種(14-67天間隔)可增加約51%的效益,減少住院死亡比率約68%。
根據Ann M, Hause在MMWR 2022的報告,在800多萬名兒童接種輝瑞疫苗者,只有100名有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其中只有11名發生心肌炎,其中7人已康復,4人在治療中,發生率為每十萬人有0.1375人極為罕見,所以可以放心施打。
至於莫德納在青少年(12-17歲)及兒童(6-11歲)及6個月至6歲以下根據Third Annual Vaccine Day UPDATE 2022年3月24日的報告(表三),已有多國授權使用。
至於6個月至6歲以下,在今年4月28日已申請歐盟(EUA)具條件學會授權,目前在台灣已於5月初通過在6~11歲兒童進行施打。
▲ 目前全世界Moderna疫苗在青少年及兒童施打情形。(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Q5:目前的居隔政策是否仿效英、美兩國適時鬆綁?
A5:目前Omicron確診案例持續上升,匡列及居隔趕不上病毒傳播速度,當務之急,應該比照歐美之居隔指引,縮短局隔時間。防疫醫療方面,一定要堅守輕重分流政策,廣設防疫急門診,使輕症確診者領藥(症狀緩解用,如發燒、腹瀉等)服用,不必住院。
對一些高風險輕、中症確診者,可以考慮准予相關醫院及基層診所從寬認定(當然要有規範),給予口服抗病毒劑,避免防疫專責醫療擠爆,影響其他疾病之醫療運作。
要能隨時維持醫療量能,使第一線防疫醫護人員不至於工作負荷超載,當然還未施打第三劑的長者(大於65歲)、共病患者(慢性腎病、慢性肺病、糖尿病、過度肥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一定要儘快施打第三劑。
張金堅醫師表示,掌握好以上5個關鍵問題,台灣才能度過疫情的高峰期,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方能揮別疫情與病毒共存,疫後新常態應可期待。
▲張金堅醫師說目前雖輕症無症狀居多,但5種人恐有Omicron重症危險 。 (圖/張金堅醫師提供)
▲新冠病毒造成細胞激素風暴導致病情惡化的機轉。 (圖/乳癌防治基金會提供)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