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確診後遺症!嗅味覺功能異常 前期46%患者持續逾一年

記者李文勝、沈宛儀/採訪報導

越來越多確診康復的後遺症傳出來,其中一項,是出現「嗅覺或味覺」功能喪失。最新研究發現,輕症確診者中,感染一年多之後,有46%患者,也就是將近一半持續有嗅覺障礙。

確診康復的後遺症之一,是出現「嗅覺或味覺」功能喪失

▲確診康復的後遺症之一,是出現「嗅覺或味覺」功能喪失。

打開泡麵卻聞不到陣陣飄香,連每一口吃起來都毫無滋味,感染COVID-19其中一項後遺症,就是出現嗅覺或味覺功能喪失。

嗅味覺異常染疫者:「我發現我在吃甜食跟吃辣的時候,完全沒辦法吃到任何刺激,感受不到任何對比感跟層次感。」

嗅味覺異常染疫者表示,品嘗食物無法感受到刺激

▲嗅味覺異常染疫者表示,品嘗食物無法感受到刺激。

2021年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發現,100名輕症確診者在感染一年多之後,還是有46%患者持續嗅覺障礙的症狀,截至2021年底有7%感染者,完全失去嗅覺功能,對他們來說在日常生活想品嚐美味,聞嗅花香都成妄想。

嗅味覺異常染疫者:「現在的狀況是可以聞到味道,但沒有以前這麼敏銳,可能吃東西也是我的鹽巴量,可能是要正常的兩倍。」

不過病毒株持續變異,嗅味覺異常的比例慢慢下降,權威期刊報導指出,針對美國61萬名確診者的調查顯示,跟原始病毒株相比,Alpha病毒株發生感官功能障礙比例高到50%,Delta病毒株下降到44%,而最近流行的Omicron只有17%。

Alpha病毒株發生感官功能障礙比例高到50%

▲Alpha病毒株發生感官功能障礙比例高到50%。

醫師姜冠宇:「病毒本身的棘蛋白,結合我們的ACE2蛋白,這個是在嗅覺細胞上面也會有的,這些受器上面一接合,就會造成我們嗅味覺整體會有改變,甚至是喪失的狀況。」

多數研究人員提供味道強烈的樣本,讓確診者聞,目的是推動嗅覺對大腦的刺激反應,但這個方法只能幫助大約三分之一的嗅覺喪失患者。

醫師林謂文:「在品嘗一些食物能嘗到一些味道,就是嗅覺加味覺綜合出來的結果,才會產生出來大腦能接收到味道的訊號。」

聞不到、嚐不出味道,或者吃下去的食物跟以往印象中的滋味大不同,讓不少人感到焦躁,因此有一些復健療程,幫助嗅味覺喪失的確診者恢復正常功能。

醫師林謂文:「利用一些食物的感覺,咀嚼的感覺,或者是一些強烈食物的味道,或利用三叉神經,它是顏面感覺的神經,就是所謂的訓練方式,甚至口感、咀嚼活動等等,這樣的理論有些美食家或復健師有共同來推出(方式)。」

可以利用顏面感覺神經、口感和咀嚼活動,訓練味覺

▲可以利用顏面感覺神經、口感和咀嚼活動,訓練味覺。

專家鼓勵嗅覺喪失的患者,透過食材的具體接觸來恢復正常,中醫同樣也有對此做研究。

中醫師郭純恩:「在中醫門診中我們可以應用針灸、雷射針灸等治療方式,去刺激筋肉跟神經的恢復。」

中醫指出,針灸、雷射針灸可以刺激筋肉跟神經的恢復

▲中醫指出,針灸、雷射針灸可以刺激筋肉跟神經的恢復。

新冠病毒難以捉摸,面對罕見的後遺症,目前醫學還沒有確切的治療方式,不過醫師建議染疫康復者保持規律正常的作息,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提高好轉的機率。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出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三立新聞台
#抗疫千日 指揮中心解編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