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雅惠/台北報導
▲臺灣瀕危金絲蛇是「台灣四大美蛇」之一,卻經常遭到路殺(圖/陳惇聿攝影、特生中心提供)
台灣氣候溫暖潮溼且地型多變,高山林立的環境創造出許多適合動物生存的棲地,光是蛇類就有超過50種以上。其中不乏行蹤隱蔽、習性特殊的珍稀蛇種,而全身閃著金色帶狀花紋的「金絲蛇」(又稱台北遊蛇、金絲腹鏈蛇)更是珍稀罕見,是現存唯一的一級保育類蛇種,也因為美麗的外表被封為「台灣四大美蛇」之一。然而行政院農委會特別發起保育行動,因為牠就快要瀕臨絕種了!
台灣特有蛇種除了多數人常見且耳熟能詳的黑眉錦蛇、臭青公、雨傘節、赤尾青竹絲和龜殼花外,棲息地分佈在台北陽明山、宜蘭山區到新北市石碇區域的金絲蛇更是台灣一級保育動物類中的蛇種。「金絲蛇」屬有鱗目黃頷蛇科,大部分棲息地在北部,但也曾在中部溪頭發現過,成蛇身上明顯帶狀花紋非常漂亮,與赤腹松柏根、高砂蛇、紅竹蛇並稱為台灣四大美蛇。2011年曾有成功大學生組團前往北橫尋找,結果發現5條已死「金絲蛇」,幾乎都是慘死於過往車輛輪下,當時引起保育人士呼籲政府要重視保育物種與觀光開發的問題。
▲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在穿越道路的途中,特別容易被路殺(圖/陳惇聿攝影、特生中心提供)
從1931年日籍學者在台北山區發現和命名後,相隔超過50年才再次在陽明山地區被國人發現和記錄,爾後的十年也僅出現零星個位數的記錄,直到約20年前,國內學者意外於桃園山區的北橫公路發現新的族群分布後,才開始有相較穩定的記錄,但仍極為稀少,至今金絲蛇的正式記錄也只有110筆,但其中卻有高達8成都是「死亡記錄」,且幾乎集中於桃園和新竹山區道路。因為金絲蛇的數量稀少、罕見且習性神秘,因此我國野生動物保育法於1989年公告實施時,就將金絲蛇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2008年名錄修訂時,更直接將牠提升為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現為唯一的一級保育類蛇種。
為什麼「路殺」會成為金絲蛇瀕危的最主要死亡原因?金絲蛇體型小、行動緩慢,在穿越道路的途中,特別容易被路殺,這也是為何金絲蛇已知記錄中,高達8成都是被路殺死亡的緣故。尤其金絲蛇最重要的棲息地為北橫公路沿線森林,正好是北部民眾重要的旅遊地點之一,假日人來人往的車流量,經常造成許多動物因車輛撞擊或輾壓而死亡。
更曾經因為人類對蛇的不了解,加上不由自主的心生恐懼,有些車輛甚至是故意要輾壓牠們致死,「為了避免毒蛇日後傷人」、「這樣牠們才不會去害人」…其實金絲蛇是一種溫馴美麗的小蛇,在生存及族群繁衍上,最大障礙即是遭遇山區開發、道路鋪設及嚴重的道路車輛輾斃狀況,尤其是懷孕雌蛇生殖前的高道路死亡率,更為族群繁衍帶來巨大隱憂。
遭車輛碾斃的懷孕金絲蛇雌蛇及其腹內卵的保存標本,在公告的野生動物保育修訂名錄中,金絲蛇因其特有性、現有的族群狀況及分布、生存的壓力等眾多因素,取代了先前遭受極大獵捕壓力的百步蛇,成為上榜的瀕臨絕種蛇類。為了保護這些瀕臨絕種的野生動物免於滅絕危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與許多單位及學者合作,擬定了金絲蛇、石虎、水獺等多種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保育行動計畫書。更建置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小心動物警示牌,以及在路旁水泥護坡設置多個可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希望藉由減少動物上到路面的機會,以及降低動物停留路面的時間,來減緩「路殺」對金絲蛇生存的威脅。
▲特生中心建置防護導引圍籬、地下通道、小心動物警示牌,以及在路旁水泥護坡設置多個可協助蛇類攀爬離開的菱形網,希望藉由減少動物上到路面的機會,來減緩「路殺」威脅。(圖/陳惇聿攝影、特生中心提供)
同時也請國人幫幫忙,因為金絲蛇過於珍稀,為保護金絲蛇免於滅絕,為國人留下此一美麗而且溫馴的特有種野生動物,非常需要所有民眾的通力合作,懇請國人若有幸於登山郊遊時偶遇此一絕美珍稀蛇類,能用隨身的智慧型手機拍下照片,並將之上傳登錄到特生中心的「臺灣爬行類回報」(https://reptile.tbn.org.tw)資料庫,協助研究團隊建置和追蹤此種蛇類之分布現況,即使發現此蛇時已是被路殺或其他原因導致死亡,依然是一筆很重要且有價值的資訊,可以將之登錄到特生中心的「臺灣動物路死觀察網」(https://roadkill.tw)路殺社資料庫,供研究團隊評估其生存威脅並與相關單位合作,研擬因應改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