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關於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的傳播方式,疾管署指出,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都會有風險,食用受感染的動物也是一項危險因子;接觸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也可能感染,不過飛沫傳播必須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的情境下比較容易發生,因此醫護人員及感染者的同住家人感染風險較高。(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我國正式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必要時可在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醫師診治時若發現疑似個案符合通報定義,務必在24小時內通報衛生主管機關。疾管署證實我國正在洽購第三代天花疫苗,但不會啟動大規模接種,若有必要3類族群會優先施打。
和天花一樣,猴痘病毒屬於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於人畜共通的傳染病。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較輕微,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周、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1至3天後會出現皮膚病灶,通常從臉部蔓延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常見。
疫苗發展方面,美國FDA在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attenuated vaccinia virus Ankara strain)製成的新疫苗(JYNNEOS),可用於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的高風險族群。
有關今年是否有必要大規模接種猴痘疫苗,歐洲疾病管理局(ECDC)建議若國內有疫苗可使用,可考慮針對高風險密切接觸者開打;美國CDC表示,猴痘不易在人際間傳播,所以不需要大規模接種。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今天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並不建議大量接種猴痘疫苗,主要對象包括臨床照護者(醫護人員)、實驗室工作者或是和患者短時間內有密切接觸者,因此猴痘疫苗的使用對象相當有限。
周志浩透露,我國正在和疫苗公司接洽中,商談猴痘疫苗後續供應,目前打算洽購的是第三代疫苗,第一代天花疫苗則不考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