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猴痘「接觸者追蹤指引」出爐!「高中低風險」一次看懂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猴痘示意圖。(翻攝自美國CDC官網)

▲猴痘示意圖。(翻攝自美國CDC官網)

首例猴痘接觸者竟從20人變為9人!國內昨晚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國本國籍男性,疾管署昨原公布接觸者為19人,今(25)日上午宣布再增匡列1名家人。目前密切接觸者來到20人,包含家人3人、醫療相關人員10人、司機3人及其他4人,目前均無症狀,將由衛生單位進行健康關懷,預計健康監測至7月14日。

不過,指揮中心下午3時左右再次更新說明,猴痘的接觸者匡列因衛生局依今日公佈之指引重新檢視後,將原來匡列20位接觸者減列為9位:3位家人、5位醫療人員、其他1位。減少主因是因猴痘相關指引出爐,經高中低風險檢視後,排除部分接觸者匡列。

對此,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下午接受媒體電訪表示,接觸者會有調整,主因是首例猴痘個案一開始採較為擴大匡列,但後來發現接觸者他們都有做很好的防護外,加上今日疾管署有做公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分為高中低接觸風險等級,根據這些情境重新檢視,不需要匡列予以排除。

疾管署今公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圖/翻攝自疾管署官網)

疾管署今公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圖/翻攝自疾管署官網)

▲疾管署今公佈「猴痘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圖/翻攝自疾管署官網)

依據疾管署官網該指引顯示資訊,猴痘接觸定義為「自個案發病後至病患所有皮疹均結痂時,曾直接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皮膚或黏膜,或在無適當防護下提供照護、相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者。」而接觸者匡列處置原則,為符合前述接觸定義之個案接觸對象皆應列為接觸者,並依接觸風險等級採行適當處置。以下分為三種風險:

1、高接觸風險等級:

情境舉例:

同住家人。曾有任何形式性接觸之性伴侶。曾在無適當防護下,皮膚或黏膜與確診病患之皮膚、黏膜或呼吸道分泌物,或可能被其汙染之物品(如衣物或床單)有接觸者。

於個案執行會產生飛沫微粒 (aerosol)之醫療措施時,未穿戴N95面罩與護目鏡/面罩,且位於同一房間或相距2公尺內之醫療相關人員。

清掃被汙染的房間時無適當防護,可能吸入飛沫或揚塵者。

實驗室操作過程中曾於無適當防護狀況下暴露於具活性的猴痘病毒,或可能含有病毒之檢體者。

處置:

主動追蹤其健康狀況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並每日至「接觸者健康管理系統」進行回報。

衛教接觸者若無症狀可正常工作生活,但建議避免近距離接觸免疫低下者、孕婦與孩童,以及在健康監測期間避免性行為、捐血。

如於追蹤期間出現發燒或出疹,應協助其就醫。

2、中接觸風險等級:

情境舉例:

曾與個案共處同一空間(相距2公尺內),累計超過3小時,且未佩戴外科口罩以上等級防護裝備之醫療相關人員。

醫療相關人員之衣物與病患皮疹、體液或受污染之床單或敷料曾有接觸,且未穿著隔離衣者。

交通工具左右鄰座者。

處置:

衛教接觸者應自我健康監測至最後一次與病例接觸後21天。

若無症狀可正常工作生活,但建議避免近距離接觸免疫低下者、孕婦與孩童,以及在健康監測期間避免性行為、捐血。

如於追蹤期間出現發燒或出疹,應協助其就醫。

3、低接觸風險等級:

情境舉例:

接觸時有適當防護。

曾與個案共處同一空間(相距2公尺內),累計未達3小時,且未佩戴外科口罩以上等級防護裝備者。

社區一般接觸,或於戶外接觸。

處置:

一般性衛教。

#全球猴痘疫情延燒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薄瓜瓜成台灣女婿 新竹南園客棧宴客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