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八百里加急通常用來傳遞重要訊息。(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根據史料文獻記載,驛站在唐朝時已經非常普遍了。那時的唐朝政府曾規定過陸地信件的運輸時間,一般需要在一天之內走過六個驛站,根據當時驛站和驛站的距離進行換算,也就是說,陸地信件需要一日行進最少180里,最快有近500里之多。
如果是傳遞軍事機要信息的話,就需要動用到「八百里加急」。以安祿山事變為例,安祿山兵變的根據地在距離長安3000里之外,可是唐玄宗不到五天就了解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其中還要路過地勢複雜的秦嶺山區 。
「八百里加急」速度雖然快,但因為需要很大的成本,不到萬不得已,統治者基本上是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傳遞信息的。在信息傳遞的過程中,難免會有郵差或者馬匹因為勞累過度而死。所以選擇這項任務的郵差時,一般都會選擇身強體健的士兵將軍和訓練有素的馬匹。但就算是這樣,信息最後傳到收件人手裡時,郵差和馬匹也會因疲勞過度而昏倒在地,需要長時間調整。
對於軍事機密或敵情等重要文件,除了「八百里加急」之外,還有很多相關措施用來保護信息的安全。比如,兵分幾路送同一封信件,以保證信件準時到達。後來隨著信息溝通需要的發展,這種郵驛制度也逐步完善。
▲唐玄宗動用八百里加急,只為送荔枝給楊貴妃。(示意圖/翻攝自《大唐芙蓉園》劇照)
而唐朝更有一例,便是楊貴妃酷愛荔枝,唐朝定都長安,但荔枝則是南方水果,所以為了哄楊貴妃開心,唐玄宗便採用了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將荔枝運到長安,就有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