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閔/專訪
▲陳淑芳接受《三立新聞網》專訪。(記者邱榮吉/攝影)
「每個角色要演出之前,我必須要做功課」— 陳淑芳
「我是陳淑芳,因為我要拍一個電影,是要(你)這種角色,能不能告訴我,你從什麼地方來,為什麼到台北來,台北要去哪裡呀……」這是陳淑芳和路人攀談的方式。即使演戲經驗豐富,陳淑芳仍強調做功課是必須,「我每接到一個角色就會想把他演好」,只要沒有嘗試過的角色,她一定會仔細的去揣摩。
「台北車站傻站3天」 從路人身上找靈感
陳淑芳曾為了一個媽媽角色,「在台北火車站站了3天」,只為找到那個可以揣摩的對象。至於喜歡去的地方,陳淑芳透露「我第一個選擇就是台北火車站,人最多的時候,再下來就西門町」,路人形形色色,她就站在路邊觀察,看到屬意的人選,就會上前和對方打招呼。
演技行雲流水的她,在《徘徊年代》中一場4分鐘一鏡到底的戲,有艱澀的俚語台詞很拗口,鏡頭前講得相當輪轉,私下卻坦言唸得很痛苦,還跑去請教老師,因此當導演喊ok時,她不敢置信的問「導演你有沒有講錯?」
▲陳淑芳為戲做足功課。(記者邱榮吉/攝影)
喪父被導演逼哭 絕不帶著角色過生活
陳淑芳自認是愛哭鬼,但其實小時候家境優渥,兒時生活無憂沒煩惱,她不會哭,父親離世後她一肩扛起家計重擔,依舊不知道怎麼哭,直到第一部電影的導演林泉溪一句「你這傻女人,老爸死了打拚賺錢還不會哭」,她眼淚當場如關不緊的水龍頭般狂流。後來每當需要哭的鏡頭,導演總會在一旁說「別忘了喔,你是個沒有爸爸的孩子」。現在的她不用30秒就能掉淚。
聊到有不少演員為了融入角色,在拍攝期間一直讓自己沈浸在角色當中,陳淑芳反問「你一直融入那角色,那你怎麼生活?」她一下戲就能馬上脫離角色,「一旦喊卡,我就不是那個角色的人,我是陳淑芳」,即便前一場戲哭得很慘、心裡很痛苦,但還有下個鏡頭,總不能帶著哭去演不哭的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