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政府應取經國際成功經驗,推動商業保險補位健保的規劃。(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自1995年成立健保後,全民無論貧富都能獲得基本照顧,不過癌症治療上並非全都給付。癌症有多燒錢?癌症希望基金會今(21)日公布最新「癌友自費調查報告」結果,直指自費已成為癌症治療常態,在手術、化療、標靶與免疫治療中,近7成5病人都有自費情形,至少2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基金會呼籲,政府應該取經國際成功經驗,推動商業保險補位健保的規劃。
據國健署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逾12萬人,罹癌人數持續攀升,但醫療科技不斷進展,2019年癌登的5年癌症存活率已超過6成。不過,新藥新治療背後代表龐大及持續性的醫療費用,讓左支右絀的台灣健保不堪負荷,癌症病人自費狀況屢見不鮮,然而過往因缺乏政府完整數據,僅能透過癌友個案,呈現真實的自費困境。
癌希今日上午舉行「癌友自費多燒錢?政府應加速推動商業保險補位健保」記者會,包括台灣病友聯盟秘書長陳韋翰、林靜儀立委辦公室主任張媛婷、癌友代表等人受邀出席。張媛婷說,靜儀委員2016年上任以來,收到很多陳情,其中一大部分是癌友反應部分標靶藥物在健保不給付下,對自身經濟、醫療照護的窘境,委員相當關心,也持續與健保署、金管會等討論健保財務狀況、商保如何補位等議題,盼能有新進展。
▲林靜儀立委辦公室主任張媛婷表示,委員也持續與健保署、金管會等討論商保如何補位等議題。(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癌友自費有多辛苦?40多歲的婉兒是乳癌患者,她今日透過連線分享心情。她說抗癌歷程1年多以來,除各種治療讓她身心俱疲,龐大的自費治療費用更難以面對,她咬牙把房子的頭期款轉作治療,治療效果與高額的自費費用讓她兩頭煎熬。語末,她哽咽地說「我真的好想活下去」,如果可以有適當商業保險來分擔,相信許多和她一樣的癌友,可更無後顧之憂的接受治療。
▲據統計,2成癌友自費治療破百萬,有患者分享時哽咽。(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癌希也同時公布「癌友自費調查報告」,蒐集300位癌友或家屬意見,結果顯示近75%病人都有自費情形,2成癌友自費金額破百萬;尤其2成5晚期癌友(第三或四期)自費高達上百萬,恐承受巨大經濟壓力,項目多為標靶治療(53%)與免疫治療(13%);調查也顯示,有4成晚期癌友認為保險理賠不足以支付醫療費用,超過1成者表示理賠落差超過50萬元以上。
癌希董事長王正旭表示,政府很努力在保障癌友的醫療權益,健保費用每6元就有1元用於癌症治療,但是健保逐年虧損之下,要讓癌友順利康復,仍有許多費用無法由健保支出。根據統計,癌症新藥納入健保給付的中位日數為555天,比起非癌症新藥多花費近1倍的時間。
因此,癌症希望基金會提倡以「商保補位健保」,在健保架構下以商業保險補位,由政府推動跨部門合作,並與保險業者協作。王正旭舉例可參考澳洲、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做法,政府都有一定的介入;保障範圍應隨著醫療科技發展調整,讓病人獲得最適切的理賠,並透過政府資訊平台提供民眾對照比較,且老弱病族群都能購買,不會被拒保。
另,除商業保險之外,日前亦有癌友在公民平台提議,希望可以下修60歲才能提領退休金的門檻(https://pse.is/4clvre),讓有急需的癌友在罹癌之後,以及時雨的方式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