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大熱天生蠔、扇貝別亂吃!2招必看防食物中毒 嚴重恐致命

生活中心/游雅嵐報導

民眾愛吃新鮮生蠔,但食用時也得小心。(示意圖/資料照)

▲民眾愛吃新鮮生蠔,但食用時也得小心。(示意圖/資料照)

暑假民眾除了喜愛到海邊進行水上活動,也少不了吃海鮮,品嚐當地貝類等水產品。不過民眾在開心食用之餘,必須特別留意,若是處理不慎生食,很有可能引發中毒,食藥署提醒2大食用重點,防食物中毒。

食藥署23日在臉書專頁「食用玩家-食藥署」與食藥好文網指出,民眾直接生食野生貝類水產品,像是生蚵、生蠔、扇貝、鮑魚、蛤蜊及淡菜等,雖然看起來相當新鮮,口感也稍微滑嫩鮮甜,不過若處理不慎,很有可能引發食品中毒。

食藥署2招必看防食物中毒。(圖/翻攝自食用玩家-食藥署臉書)

▲食藥署2招必看防食物中毒。(圖/翻攝自食用玩家-食藥署臉書)

食藥署列出避免貝類食品中毒有兩個重點:

1. 徹底煮熟:貝類水產品應徹底加熱後再食用,而且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料理過程使用的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避免生熟交叉污染。

2. 慎選來源:選購或食用貝類時,應慎選供應商,避免購買或食用來路不明的貝類水產品;特別是天然野生貝類,一定要秉持著「天然ㄟ有天然的風險」原則,切勿自行採摘食用。

食藥署表示,「貝類水產品的食品中毒機制可以分為2大類:微生物污染及貝類毒素。」貝類若遭生長環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像是諾羅病毒、腸炎弧菌等,而民眾在食用前未充分加熱,即有可能食用後導致中毒。近年來我國貝類食品中毒的案例,都是因此類細菌或病毒所引起。

食藥署提醒,貝類為濾食性生物,會攝食藻類(如渦鞭毛藻、矽藻等),藻類所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藻類毒素」可能大量累積在貝類組織中。貝類毒素在貝肉組織中相當穩定,即使經過高溫加熱,也不易被破壞。

民眾必須留意,若食用有毒素的貝類後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肌肉刺痛、口部及四肢麻痺,甚至可能出現吞嚥困難、呼吸系統中止或致命。其中,失憶性貝類毒素則會造成短暫性記憶力喪失。不過貝類毒素中毒的案例較為少見。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現正直播】94要客訴之立院風雲 NCC、考試院、大法官人事任命權卡立院 韓國瑜召集黨團協商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