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夏天心肌梗塞人數不比冬天少!名醫曝關鍵:這部位痛是前兆

記者郭奕均/台北報導

夏天其實也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人數不比冬天少,只是和冬天發生的原因不同,同樣不可輕忽。(圖/翻攝自PIXABAY)

▲夏天其實也容易發生心肌梗塞,人數不比冬天少,只是和冬天發生的原因不同,同樣不可輕忽。(圖/翻攝自PIXABAY)

心肌梗塞是國人奪命殺手,超怕它找上門。不過很多人都以為,心肌梗塞只有冬天比較容易發生,但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就強調,其實夏天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人數並不少於冬天!原因可能是夏季高溫導致血管擴張,如果水分補充不足,高溫讓排汗量增加容易脫水,導致凝血變強易產生血栓,若血栓生成於冠狀動脈血管就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不論夏天、冬天都會好發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始終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二名,施奕仲醫師強調:「不管是冬天、夏天其實都會好發心血管疾病,只是誘發機轉不一樣」,夏天到了看似風險降低,但夏季發生心肌梗塞一點也不罕見!

從臨床上觀察,夏季出現心肌梗塞的人數並不比冬季少,只是「冬天會有數量群聚現象,像是寒流來襲時總人數會突然竄高」,但以整個季節累積數目平均數來看差別並不大,因此本身是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的人,在夏季同樣也要注意身體狀況。

心肌梗塞好發原因不同 需留意「轉移疼痛」

當冬天寒流來襲,打開新聞常常可以聽到有人心肌梗塞猝死的消息,施奕仲醫師解釋:「當人體處在寒冷環境,低溫血管容易緊縮,加上排汗少、喝水量減少而血壓升高,同時血管壁刺激較大就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但到夏天發生心肌梗塞的原因則不大相同。施奕仲醫師表示,天氣炎熱反而造成血管擴張,雖然相對血壓較好控制,但高溫會讓每日排汗量增加,如果沒有喝足水份也容易脫水,導致血液相對濃稠因而易誘發血栓生成。如果原先冠狀動脈就有動脈粥狀硬化,班塊細微的破裂現象迅速引發血栓生成,造成冠狀動脈血管急性阻塞,就會發生心肌梗塞。

施奕仲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常見的症狀如:胸悶、悶痛、胸口重壓感,也可能同時出現「轉移疼痛」,像是左肩、左下巴、左側上臂疼痛或感覺會麻、會痠等症狀,都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若有相關症狀一定要儘早就醫。

胸悶痛是心肌梗塞警訊,也可能同時出現「轉移疼痛」,要多加留意。(圖/翻攝自微博)

▲胸悶痛是心肌梗塞警訊,也可能同時出現「轉移疼痛」,要多加留意。(圖/翻攝自微博)

留意溫差過大和水份補充 都是夏季照護的關鍵

施奕仲醫師也提醒大家,溫度的冷熱交替對於血管會有刺激性,像是在短時間內從冷氣房走到戶外溫差突然增加10度,會提高動脈粥狀硬化斑塊不穩定的機率,建議避免過度曬太陽、大量流汗後直接進冷氣房。

另外,夏天適時補充水份很重要,若觀察到自己一整天排量尿過少、尿液顏色太深都是喝水量不足的跡象,例如從早上起床到中午至少要有兩次排尿,如果排不到這樣的量,顯然就是身體水分不足。且排汗量越多更需適時補充水份,因此建議需要長時間在烈日下活動的民眾更要留意水份攝取。

而對於本身有慢性心臟衰竭的患者或心臟收縮功能不正常的族群,則要避免一次性飲水過量,因過多水份會滯留在體內,反而造成心臟負荷太大。慢性心臟衰竭恐發生急性惡化,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灌流全身,以致腎臟無法有效執行排尿功能,而進入惡性循環的窘境。

夏天適時補充水分也是保命關鍵。(圖/翻攝自PIXABAY)

▲夏天適時補充水分也是保命關鍵。(圖/翻攝自PIXABAY)

固定量血壓防範心血管疾病

日常生活中若想要防範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固定量血壓」,施奕仲醫師建議,即使民眾平時血壓正常,仍建議應定期測量,留意自己的血壓變化,因爲有些人高血壓是毫無症狀的,沒有定期測量未必會發現。

最後施奕仲醫師呼籲,建議心血管高風險族群在夏天也需留意相關症狀,不可因為血壓值正常就自行停藥,也需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急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20241122】彩券開獎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