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除觀察「排便」習慣 醫籲一招必做才能抓出大腸癌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戎伯岩醫師表示,大腸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定期篩檢」及觀察排便習慣的改變都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圖/翻攝自門諾醫院臉書)

▲戎伯岩醫師表示,大腸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定期篩檢」及觀察排便習慣的改變都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圖/翻攝自門諾醫院臉書)

「身體感覺好好的,為什麼要做檢查?」門諾醫院腸胃內科醫師戎伯岩說,癌症早期往往無明顯症狀,悄悄上身都不自知,等到感覺不對勁才就醫,往往病程已進入晚期。

日前一名50歲男子上廁所時發現有血便以及糞便形狀變細,原以為是痔瘡造成,覺得沒什麼,不願做進一步檢查,後因出血狀況持續,在醫生及家人的的苦勸下,才接受大腸鏡檢意外發現了大腸有扁平型息肉,且經診斷為第一期升結腸癌,所幸手術切除後,不須化療只要定期追蹤即可,也讓該名男子慶幸還好做了大腸鏡檢查!

戎伯岩醫師表示,相較過去大腸癌患者多以年長者居多,近年來,大腸癌已有年輕化的趨勢,除了提醒民眾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定期篩檢」及觀察排便習慣的改變都有助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大腸癌十多年來一直位居十大癌症之首,五十歲以上成人,終生有百分之七罹患大腸癌風險,每十五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因此醫師建議五十歲以上至七十四歲民眾,每兩年應做一次糞便潛血檢驗,若有異常則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

戎伯岩醫師進一步說,糞便潛血檢查雖有一定的準確度,但也有誤差值,因此建議有大腸息肉病史、家族中有大腸直腸癌病史、肥胖、平常多 #菸酒、有 #發炎性腸道疾病、缺乏運動且愛吃紅肉、加工食品等危險因子民眾,可透過大腸鏡檢查確保自身的腸胃健康,若害怕檢查過程不舒服,民眾可選擇自費麻醉鏡檢查,讓檢查不再是夢靨。

戎伯岩醫師也表示,以罹患大腸癌第一期、第二期患者來說,5年存活率超過7成,第三期雖因淋巴結轉移,但5年存活率仍有5成以上;越早發現治療率越高,且經過適當的治療患者還是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千萬不要因為恐懼而放棄。

值得一提的還有,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也會增加大腸癌的機率,特別是「全大腸型發炎」的潰瘍性結腸炎,若染病超過15年,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而且每隔5年危險性會倍增。建議罹患發炎性腸道疾病10年以上患者,應每年接受大腸鏡檢查,同時,也要注意淋巴癌等其他癌症發生的可能性。

大腸癌篩檢: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

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乳癌篩檢:45-69歲及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有人罹患乳癌)婦女,每2年1次乳房攝影。

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或吸菸習慣民眾,每2年1次口腔黏膜檢查。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直播中LIVE】|AEC|2024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英雄聯盟 - 總決賽 Day2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