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拋4大政見!黃珊珊喊「2050實現淨零碳排」:綠運輸、焚化廠轉型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

黃珊珊舉辦政見記者會

▲黃珊珊舉辦政見記者會。

無黨籍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今(21)日舉辦第四場政見發表記者會,以「永續台北」為主題,實施2050年前淨零排放的目標,依運輸、住商、廢棄物、農林四大部門規劃減碳政策,包括共融交通治理、推廣綠色運輸,在2030年前完善捷運路網,以及將全市垃圾焚化廠轉型、統合為綠能循環園區。

黃珊珊表示,台北市為達到聯合國巴黎協定內容以避免氣候變遷成為無法回復的災難,而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市府已在2021年10月率全國之先提出《台北市2050淨零行動白皮書》,將來要進一步依運輸、住商、廢棄物、農林四大部門分別加速規劃減碳政策,運輸部門提出共融交通治理的概念來建構完整的環境、空間、族群和城際共融,同時大力推廣綠色運具。

另外,住商部門以汰換耗能設備為主軸,持續降低建築能源使用,廢棄物部門更預計將焚化廠轉型為生質能源發電廠及儲能設備達到部分能源自主;農林部門以綠資源提升與管理為重要政策等手段,目標是讓台北市在2023年減排40%,2024年達到減排65%,最後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的最終目的。

黃珊珊認為,在推動城市淨零轉型的過程當中,也必須兼顧公平正義,對於弱勢勞工及規模較小、難以在短時間大幅減碳的中小企業,必須給予適當輔導及補助轉型;因此未來台北市政府預計籌措10億元經費設置《氣候轉型基金》,專款專用於因受到變革當中,影響較為鉅大的民眾、企業及勞工,透過獎勵及補助等措施,讓企業可減輕相關成本,甚至透過扶植零碳創新產業,可創造再就業機會,使落實環境正義的目標時,也能確保公正轉型。

黃珊珊表示,2050淨碳排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共融交通治理」,指的是以市政府「共享、綠能、安全、e化」的政策基礎,再精進提出「共融交通治理」的概念,以推動綠運輸來實現淨零碳排的「環境共融」為核心,再延伸至以道路使用規劃為主的「空間共融」,以及兼顧不同用路族群與關心弱勢「行」的基本權利的「族群共融」,最後則是關注跨縣市交通需求的「城際共融」。

黃珊珊說,共融交通預計在2030年達成10大目標,包括在2030年前將全力達成完善捷運路網,包括信義線東延段、萬大線一、二期、環狀線南北環段;電動車充電格位每年增設100格,補助160格;2030年至少完成2000格佈建;電動公車每年增加約400輛;2030年全面電動化;公車全面安裝「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設備,監控行車環境,提醒駕駛危險路況,並採取減速或停止等糾正措施;提供共享汽機車達24200輛,含汽車2200輛,機車22000輛;持續推廣YouBike2.0;2030年租借量達每年3,300萬次;2030年路邊停車收費非現金比例達100%;持續推動機車四階段收費,機車停車格位收費比例達50%;機車退出騎樓、人行道須達65%之比例;機車電動化比例達30%;通用計程車比例須達3%;203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較2019減少30%。透過上述的努力,台北市就可逐年擴大空氣品質維護區範圍,目標2030年全市境內為空氣品質維護區,2040年起擴大針對主要幹道劃設低碳交通區,2050年將全市劃設為低碳交通區,以打造全綠色運具使用環境。

黃珊珊指出,2050淨零碳排的另一項大計畫就是將全市垃圾焚化廠轉型為發電效率25%以上的生質能源電廠,並建置儲能設備與系統改善供電不穩定的問題,希望藉由生質電廠和儲能設備的建置,達到部分能源自主的目標,另外擴大智慧電網計畫來打造虛擬電廠服務機制來提高能源效率,原本的垃圾焚化廠區也增加焚化底渣分選廠、焚化飛灰水洗廠及資源回收細分類場,統合為綠能循環園區。

黃珊珊強調,永續城市需要市民參與和公私協力,讓市民將節能減碳的精神融入生活日常中,用生活體驗節能,用教育內化減碳思想,所有人一同參與推廣未來永續的理念,才能將台北市打造成綠能、節能的永續城市。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