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買房後功德圓滿?研究:幸福感撐不到半年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潮健康/外電編譯

「買房」為許多民眾奮鬥的目標,也是不少年輕上班族的「願望清單」之一,買房似乎成為人生圓滿的象徵與一大里程碑。不過,近日德國巴賽爾大學發起的研究表明,擁有房屋產生的「幸福感」遠低於一般人所預期,且對買房者生命的積極影響並無法持久。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買房人生從此「功德圓滿」?  不到半年「幸福感」就顯著下降

巴塞爾大學商業和經濟學院Alois Stutzer與Reto Odermatt博士,於《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發布一則研究,指稱買房所產生的幸福感並不如外界所預期地高。研究團隊擷取《德國社會經濟領域問卷》(GSOEP)的紀錄,了解逾800位未來房主對買房的情緒反應。

研究團隊將受試者劃分為「外在價值取向者」(第1組)與「內在價值取向者」(第2組)2個組別,分別代表偏重金錢、成功等概念者;以及偏重家人、親友等親密關係者。預測曲線顯示,即便是以物質取向為主的第1組,亦高估了買房帶來的幸福感受──其平均主觀幸福感從買房0-4個月後為最高,而自買房5-12個月後即逐步下降。

比起第1組而言,第2組的幸福感在5-12個月後略有上升,但與第1組相比仍出現普遍低落的情況。Stutzer博士認為,該研究結果表明了一個現象:即人們在做決定時不一定遵循自己的偏好,而往往是「外界」的偏好。例如社會化、父母意見或社群媒體中傳達的價值觀。

買車買房價值被高估?  研究作者:多數人被「社會價值觀」綁架

另外,根據研究結果,Odermatt博士也指出,以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通常假定消費者擁有絕對的主權。換句話說,消費者會從產品的優劣、價格等因素決定是否採取購買行為。然而,該項研究卻顯示,人們更可能會錯估計決策的幸福因素,從而難以獲取最佳利益。

為了防止幸福感被高估,Odermatt表示,大眾更應仔細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尤其是在做出重大決定之前。「如汽車、房屋等物質,其價值往往被高估,並經常導致錯誤的預測,因為多數人容易被『社會價值觀』所綁架。」因此,內在價值似乎比外在價值更能成為尋找生活幸福的指南針。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每年修繕費多20萬新台幣! 專家曝「千禧世代」不買房3原因

Stutzer強調,除了對於物質價值的錯估,對於許多「千禧世代」年輕族群而言,擁有房屋是遙不可及的。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底,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千禧世代(35歲以下)擁有房屋,比起戰後嬰兒潮世代與X 世代比起來,25-34歲的房屋擁有率降低了8-9%左右。

維護房屋也可能既昂貴又耗時。房主可能得花更少的時間和金錢在度假、娛樂或外出用餐上。「擁有房屋通常意味著放棄了物質層面的享受。」

Stutzer認為,2019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千禧世代房主的最大抱怨,是低估了擁有房屋的「隱藏成本」。除了頭期款與房貸的成本外,房主還必須準備房屋維修與基本維護上。根據2018年的一項調查發現,房主平均每年在家居裝修項目上需平均額外花費6,649美元,相當於將近新台幣20萬元。

「如果買房意味著你必須工作更長的時間,而且會失去與朋友、家人相處的時刻,可能導致生活品質的下降。那麼買房所產生的幸福感或許將不如預期。」Stutzer表示。

延伸閱讀:

旅行真能「療癒身心」? 研究曝改善認知功能 還能預防癡呆症

研究:咖啡喝太多與「幸福感下降」有關! 一天超過4杯當心「8大副作用」

【#直播中LIVE】台灣隊完封日本!奪12強冠軍 賽後兩隊記者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