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人幫滔客誌
▲(圖/翻攝自女人幫滔客誌)
文:羅賓.鄧巴
無論網際網路是否讓我們對人生感到高興或滿意……網際網路已成為惡人掠奪脆弱絕望受害人的獵場。愛情詐騙已經成為大生意,有些受害人被騙光了畢生的積蓄,更不用說他們的自尊以及整個經歷讓他們心理崩潰的事實。據估計,2011年光是在英國就有約23萬人被騙,財務損失高達數十億英鎊。儘管這些案例都很可悲,但了解這些騙局的運作方式,為我們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見解,讓我們明白戀愛關係如何運作,尤其是追求和建立關係的過程。
澳洲心理學家莫妮卡.惠蒂(Monica Whitty)是愛情騙局的權威,她向我介紹了這種令人著迷的心理現象。我和她在公眾會議中一起參加了幾個小組,因此得以了解這些騙徒如何運作,下面就是他們的做法。
▲(圖/翻攝自女人幫滔客誌)
你對某個約會網站上的廣告做了回應,因為你很寂寞,而且這個人的個人資料似乎很理想。由你咬第一口餌的那一刻起,騙徒已經開始緩慢但穩定地收線。在斷續幾次電子郵件交流之後,他們一邊詢問你的資料,一邊表示自己有興趣認識像你這樣能回報他們對親密關係需求的人。他們殷勤追求你,問你過得怎麼樣,表達他們的愛意,甚至可能會送上小禮物或鮮花或每日一詩(通常是抄來的)。這些騙子非常擅長說服你談自己,但卻不會透露太多關於他們自己的訊息。如果他們發送照片,通常是俊男美女,你簡直不敢相信自己有這麼好的運氣,儘管長期以來的經驗讓你非常清楚俊男美女從沒有對你有過絲毫興趣。它很可能是由網站上下載的小牌模特兒照片。
逐漸地,你開始相信一切。然後對方開始提出一些小要求——你可不可以送昂貴的香水禮物,或者幾百英鎊來償還債務。或者匯點錢讓對方買機票來見你,不幸的是,一旦你匯了錢,他們卻永遠無法上得了飛機,不是因為他們碰上嚴重的車禍住院,就是被診斷出某種可怕的疾病,需要更多的錢才能讓他們復元,然後是最後一擊。一個巨大的投資機會出現了,或者他需要大筆醫藥費,才能支付那個可怕的診斷所必需的治療。到了這個階段,你不顧自己的直覺,心甘情願地付了款。唉,儘管你大手筆投資,但企業還是破產了,或者治療方法沒有用。但到那時,一切都來不及了。
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惠蒂研究了使受害者脆弱的特徵。她發現大約2/3的受害人是女性。他們往往年屆中年,在衝動和尋求感官刺激方面分數很高,不那麼體貼但同時卻又更信任人,並且具有上癮的人格(這可能使他們更加黏人)。令人驚訝的是,受害者往往比未受害的人受過更好的教育,經濟狀況也更好,顯示導致他們成為受害者的原因並不是缺乏教育或對世界的經驗。受騙上當的恥辱常常使他們不願意向警方報案。
▲(圖/翻攝自女人幫滔客誌)
這指向騙徒目標的兩個關鍵特徵。第一個特徵是,他們要的是你的錢,因此如果你不是很富裕,他們不會對你有興趣。一旦他們確定你在銀行裡沒有存款,或者你沒有自己的房子(缺乏貸款的抵押品),他們就會迅速消失。第二是,他們針對的是孤獨的人,這些人很可能是在人生暮年離異、喪偶的人,或者一心一意專注於事業,到了中年才意識自己到即將錯過人生的人。破釜沉舟的絕望情緒滲透到他們的社交世界裡,正是這一點使他們脆弱。總之,這是珍.奧斯汀的鄉下老處女困境:沒有吸引你的達西先生,鄉下牧師搬到別處去了,這時有個對象總比什麼都沒有好。
浪漫關係和友誼都是因我們刻意擱置現實而來:我們在所涉及對象的頭上放了個光環。坦白說,我們愛上的不是對方,而是我們在腦海中創造的化身。在正常的生活過程中,我們與那個對象共處的時間為我們提供了事實真相:我們了解到他們並不像我們最初想像的那麼完美,於是我們達成了合理的妥協。但由於騙徒非常謹慎,不會透露他們的真實身分,因此我們浮想聯翩,想像中的化身變得越來越誇張。最後,我們深深愛上了化身,再也無法區分化身和現實。
到這個時候,受害者變得十分寬容。如果他們最後確實與騙徒見面,發現他們看起來一點也不像他們發送的照片,騙徒就會找藉口。他們的回應通常是,他們知道如果傳送真實的照片,受害者一定會退避三舍,但他們實在太愛受害者了,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惠蒂告訴我,受害人神魂顛倒的情況十分嚴重,即使你和警察一起去見他們,提供他們被騙的證據,讓他們接受這個事實,並同意不再和騙徒接觸。然而幾週後,他們又會與騙徒聯繫,再次被騙。 若你問他們為什麼,他們會有各種藉口,說騙子真的很好,說騙子承認自己的行為很糟糕,他們只是想要一點幫助,但不知道去哪裡求助……所以受害者原諒了他們,重新開始這段關係。簡而言之,受害者寧可相信他們渴望的是真的事物,而不是擺在他們面前的證據。友誼的運作方式大致相同,但利害相關程度通常較低,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犯了錯誤時,對情感的傷害也較小。
這並不是說我們不能在網際網路上結交朋友或戀愛。惠蒂估計,在英國,高達23%的網際網路用戶在網上認識了他們原本不認識的人,6%的已婚夫婦在網上認識了他們現在的伴侶。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3年的調查發現,每10個美國人就有1個用過交友網站,其中大約2/3的人與他們在網上認識的人約會,其中1/4的人後來建立了長期關係。大多數在交友網站上做廣告的人都是真的,他們也在尋找伴侶或戀愛的對象。只是在網站上交友風險較大,我們必須提防那5%的鯊魚,我們的問題是在他們把我們活生生吞下去之前認出他們。
▲(圖/翻攝自女人幫滔客誌)
※ 本文摘自《朋友原來是天生的:鄧巴數字與友誼的七大支柱》第十二章,原標題為〈友誼的浪漫關係〉,聯經出版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