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草根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疼痛是騙不了人的,當大腦接收及感受到不安全訊號時,身體自然會發出疼痛警戒機制,主要目的是保護生命,只是疼痛非常主觀,你表達的疼痛感,旁人不一定能夠體會,有時連醫療、健康相關人士都有程度上的迷惘:「你的痛到底有多痛?」對他們來說,如果能夠清楚自述疼痛的部位、類型、程度,可以有效釐清病痛,以利處置,不過要讓有疼痛的人說清楚、講明白痛的感受,而且旁人也完全能夠理解,還真的不太容易。
運動訓練後疼痛該停止訓練?教練與訓練者常有明顯落差
為了鍛鍊身體,剛退休的鄭經理到健身房報到,期望透過教練指導的訓練增強體魄,減緩身體的衰老,但在接受負重深蹲之後,身體異常疲憊,而且腰部出現疼痛,直覺應該是腰部受傷了,下意識先到藥局配了消炎止痛藥服用,再跟教練提出必須先做休息,等到疼痛緩解後再繼續訓練的要求,從鄭經理角度,身體有疼痛感,代表大腦已經提出警訊,必須理解疼痛原因,同時先做休息、吃藥的止痛治療,暫時停止進行訓練課程。
只是在與運動教練進行腰部疼痛溝通時,鄭經理發現他們兩人對於疼痛的感受明顯有落差,他自己覺得疼痛性質屬於肌肉發炎性質的刺痛感,而且疼痛程度感覺受不了,所以到社區藥局諮詢資深藥師,是要貼消炎貼布,還是吃消炎藥止痛?藥師建議一定要讓肌肉休息、暫停訓練,要吃消炎止痛藥進行改善,至少三、五天。
不過教練對於疼痛、休息時間也有他個人的專業想法,認為訓練後的疼痛多半是肌肉疲勞的痠痛,多補充蛋白質食物、多吃蔬果、多喝水,痠痛感很快就會消除;至於要休息三、五天,教練認為不妥,訓練後出現的「微痠痛」,是身體正常反應,只要改變訓練菜單,高強度改為低強度、重量改為伸展放鬆即可,才能有效提高運動訓練目的。
▲(圖/翻攝自草根)
簡易專業疼痛量表一看就懂 縮短疼痛感受的表達與溝通
鄭經理對於疼痛的直接感受與教練明顯不同,有些擔心身體能夠符合未來訓練?會不會訓練後又出現另一種疼痛?他將個人感受文章Po在退休群組,反應不小,原來不是只有他有「旁人不懂自己疼痛」的困擾,很多人都有,有人說他是頭痛,家人不太理解他描述的疼痛,差點延誤就醫;有人說曾經有沾黏痛,與醫師說明時,似懂非懂,看來醫師也不太能瞭解自己的痛是哪一種痛,常有雞同鴨講的窘困,由於討論熱烈,他於是發出如何拉近與教練對疼痛感受意見的救援訊號?
還不錯,立刻有人貼出各種疼痛量表,有類別尺度量表(見圖1)、數字評定量表、臉譜評估表(見圖)、顏色模擬評估表等,原來量表會用簡易又符合醫療專業的符號,或數字、文字表述疼痛,一看就懂,還有人貼出個人曾經與醫護人員的溝通經驗,原來溝通疼痛有實際步驟,包含疼痛的部位(從頭到腳各部位)、疼痛的程度(使用疼痛評估量表)、疼痛的感覺(鈍痛、抽痛、脹痛、絞痛、灼熱痛、神經痛)、疼痛開始的時間(早、中、晚、凌晨)?疼痛維持多久(分、時、天、月)?疼痛情形是否規律?甚麼情況下導致疼痛加重或減弱?
鄭經理心情大悅,至少有好幾種量表,還有如何溝通疼痛步驟,除了可以減少與教練溝通落差,更可以快速治療疼痛,早日恢復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