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玉翔/台北報導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2023年將會是鴻海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的一年。(圖/記者戴玉翔攝影)
鴻海(2317)今(10)日召開2022年第三季度法說會,公布第三季財報合併營收與歸屬母公司淨利分別達到1兆7,466億和3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為維持既有ICT產業競爭力,並擴大3+3新事業的布局,明年資本支出將會高於今年,且2023年將會是鴻海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的一年,相信很多合作案都會陸續展現成果!
鴻海公布第三季財報合併營收與歸屬母公司淨利分別達到1兆7,466億和388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今年前三季合併營收與歸屬母公司淨利達到4兆6,640億與1,015億元,也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第三季與前三季累積EPS分別為2.8元以及7.32元,淨利以及EPS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5%和7%。
劉揚偉表示,礙於疫情影響鄭州園區的營運,集團下調了第四季展望,但是第四季相較第三季仍然會有成長的表現,加上前9個月優於預期的表現,全年展望仍維持「成長」。展望2023年,考量通膨、疫情以及國際政經局勢,且2022年營收成長比預期來得要好,在基期墊高的情況下,集團對於ICT方面的展望將會比較中性看待。
劉揚偉提到,為維持既有ICT產業競爭力,並擴大3+3新事業的布局,明年資本支出將會高於今年,中國還是整體資本支出比例最高的地區,海外地區則需因應客戶及市場需求,持續拓展台灣、越南、印度、墨西哥、美國、捷克等地產能。對明年毛利率表現,公司也同樣中性看待,經營上仍會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
「2023年,會是我們在電動車事業非常關鍵的一年,相信很多合作案都會陸續展現成果!」劉揚偉說明,誠如先前所提,新客戶方面還會有2家傳統車廠、3家新創公司加入,目前新創已新加入兩家,傳統車廠潛在客戶有一家可能即將落地;相關進度方面,首先是MODEL C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交車;Ohio廠區電動皮卡、INDI EV原型車、以及Monarch的電動農用車陸續導入。印尼電動巴士和電池生態系、高雄電池中心以及墨西哥車用零組件廠也都是明年發展重點。
談及鴻海獨有的BOL商業模式、「3+3」新事業,包括軟體、半導體領域的最新進展,劉揚偉表示,很高興BOL商業模式受到各國歡迎,鴻海在9月和印尼Indika合資公司正式成立,計劃在印尼生產電動巴士和電池,建立一個全面的電動車生態系統、泰國的電動車廠也將在本月12日動土,預計2023年底完工;鴻海也參與沙國PIF所成立的Ceer公司,在EV上的建置上將會基於CDMS模式,鴻海負責開發車輛EEA架構和整車的軟體,預計明年就可以開始有比較明顯貢獻;同時,鴻海和Vedanta在印度半導體產業的合作,目前進展順利,預計年底前應該會有好消息和大家分享。
針對外界關心的競爭與訂單移轉問題,劉揚偉也表示,任何有規模的產業,都會有兩家以上的供應商。鴻海除了具有規模的競爭優勢外,在供應鏈管理能力上,以及需要大規模人力的製造方面也都是強項。之後會持續透過全球布局、BOL模式創造三贏。其他競爭對手要能夠具備以上的能力,其實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