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必要的非必要 !」中國人2022年最痛領悟

曾經的動態清零嚴格防疫,讓許多中國人在2022年過了一整年「非必要不...」的生活。「非必要」成為大疫3年下中國的關鍵字之一,被封控越久的人越能體會箇中滋味。

去年中國一度實施嚴格防疫。(圖/中央社)

▲去年中國一度實施嚴格防疫。(圖/中央社)

COVID-19疫情3年來,中國2022年才被深度捲入嚴格的防疫政策中。

自媒體「城市數據團」根據公開訊息整理計算,將每一個被封控過的地區按照封控的天數加總,去掉其中被封時間不足5天的人口,從2022年3月初到11月底,「中國共有10億人曾經歷過封控,他們平均被封控了27天」。

而同樣口徑的被封控人口數字,在2021年同期僅有2700萬人,是2022年的1/40。

在封控之下,官方提出各種口號:非必要不來滬、非必要不出京、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出國,甚至還有些社區呼籲居民非必要不團購…等。

在中國的問答網站「知乎」上,去年出現網友提問:「『非必要』的界定標準是什麼?」一名工作必須經常出差的網友質疑:「政府的『非必要』是否是我的『必要』;我的『必要』是否是輿論大眾的『非必要』」。

去年3月,上海在進入封城之前,各個社區已展開小範圍的封控。許多人開始囤菜、儲備生活用品,一名女子在賣場高喊「我要買咖啡啊」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當時,有些人覺得這顯示上海人果然很矯情;隨著後來長達2個月的居家隔離,網友們開始承認那名女子其實喊出了許多人內心深處的渴望。

時間一長,所有的「非必要」都成了必要。只過非必要的生活,不只人少了尊嚴,整個社會的經濟都會出問題,首當其衝的便是公益組織、藝文團體、出版社、書店等行業。

於是,到了去年5月底,單向街書店出品的自媒體「單讀」發表了一篇「保衛非必要」,列出需要大家幫助的文化機構或項目,譬如協助打工女性的北京木蘭花開社工服務中心就提出了月捐計畫。

這篇文章迴響很大,以至於半個月後,「單讀」繼續發文列出更多需要支持的團體,並提醒大家「不要失去後才懂得『非必要』的可貴」。

上海在2022年6月1日正式解封。當天,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傅蔚岡在網上撰文「靜默兩個月之後,上海的非必要生活終於回來了」。

這篇文章其中提到:「我們來到上海並非僅僅是為了討一口飯吃,更是因為這裡的各種非必要生活,而這些非必要生活構成了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區別。」

他引用了一名網友的話說:「正是為了那些『非必要』,人們才努力工作,『非必要』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啊!」

隨著中國在去年12月急轉彎全面放開防疫,在搶藥、等待被感染等混亂中,各種「非必要」已漸漸消失。對很多人來說,今年春節終於可以光明正大回老家,不必管什麼「非必要不返鄉」了。
 

中央社
#國際頭條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