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
台南一位60歲的家庭主婦,患有糖尿病已久,但血糖一直控制不佳,近期更因劇烈背痛苦不堪言,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就醫診斷後才確診為胰臟癌第四期,經醫師建議後,選擇使用化療藥物將腫瘤縮小,再經由手術切除,後續持續接受組合式化療,至今穩定控制病情。
▲胰臟在腸胃道後方,檢查不易又有腹膜包覆,患者對於疼痛或病變感受不明顯,也常誤以為是腸胃不適,導致出現飯後腹痛、背痛等症狀,往往已是腫瘤壓迫到脾胃血管,疾病進入晚期,預後不佳。(圖/翻攝自健康醫療網)
六成胰臟癌確診為晚期 症狀不明顯、易與其它疾病混淆
成大醫學院院長暨外科部教授沈延盛表示,胰臟癌近六成確診是晚期,五年存活率約10%,主因是胰臟在腸胃道後方,檢查不易又有腹膜包覆,患者對於疼痛或病變感受不明顯,也常誤以為是腸胃不適,導致出現飯後腹痛、背痛等症狀,往往已是腫瘤壓迫到脾胃血管,疾病進入晚期,預後不佳。
同時,腫瘤亦會影響腸胃道運作,沈延盛院長也曾碰過許多因油便、持續腹瀉,甚至吐血就醫才確診的患者。沈院長進一步說明,由於胰臟癌症狀不明顯,經常與其他疾病混淆,曾有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持續升高、腹脹卻食慾不振,用藥也不見緩解,延宕了將近半年,最後轉治才發現胰臟癌。
「組合式化療」增加治療成效 多元組合為患者帶來「胰」線希望!
沈延盛院長提到,隨著醫療進展,陸續有許多新型治療武器問世,改善胰臟癌存活期。目前胰臟癌國際治療指引,為提升晚期治療成效,大多以多種藥物組成的「組合式化療」為主,包含國際常見的「二合一」、「四合一」組合;此外,台灣亦研發出「四合一」組合。
目前組合式化療大部份獲得健保給付;醫師會依據患者的疾病狀態,以及對藥物的耐受性,給予最適當的用藥建議。沈延盛院長解釋,以成大醫院來說,若晚期胰臟癌患者不便住院診治、或患者本身體力較差,不希望藥物副作用帶來太劇烈的不適感受,會以「二合一」組合化療為主,可在診間即完成療程,對於居住偏遠或工作繁忙的患者、親友來說,可減少舟車勞頓壓力;此外,國際常見與國內研發的2種四合一組合,也都具有疾病控制的效果,前者需要住院完成施打;後者則可在診間完成注射,並自行持續服用口服藥物。現有的治療組合非常多元,患者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時,也可告知家庭狀況,相互溝通找到最適合的治療選擇。
積極治療、勇敢面對! 患者續命20年激勵人心
沈院長鼓勵患者,千萬不要因為害怕藥物副作用卻步,錯失最好的治療時機。「2003年曾有一位男性患者,當時55歲,就醫時胰臟腫瘤已有8公分,並遠處轉移至肝臟、十二指腸,透過同步電療化療(CCRT),將腫瘤縮小至3公分,並以手術切除,後續輔以化學治療後近乎痊癒,目前仍在持續追蹤。」沈延盛院長分享,該名患者當初非常積極治療,才讓他得以延續生命。
目前胰臟癌已不像過去那麼駭人,治療型式亦不斷推陳出新,患者可望接受手術、或合適的組合化療以控制病情,只要積極治療,就有機會擁有良好疾病控制成效、維持生活品質。
ONC-TW-2300004
▲(圖/翻攝自健康醫療網)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