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星雲大師晚年飽受洗腎所苦!醫嘆末期患者的兩難「醫病共識」很重要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星雲大師。(圖/佛光山提供)

▲星雲大師。(圖/佛光山提供)

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創辦人星雲大師,於本月5日下午安詳離世,享耆壽97歲。據了解,星雲大師因中風後健康狀況每況愈下,每2天就要到高雄長庚醫院報到進行洗腎,如今圓滿走完一生,子弟們皆陪伴身旁。醫師表示,臨床醫師常面臨生命末期患者需不需洗腎陷入兩難,需要有「良好的醫病關係與共識」去完成末期患者生命最後的任務。

胸腔內科暨重症醫學醫師黃軒表示,洗腎在醫療上稱為血液透析,末期患者的血液透析早在2000年,美國腎臟醫學會 (ASN)和腎臟醫師協會(RPA)成立了工作小組,他們訂出了當醫師於兩難(洗或不洗)情境下,決定何時停留(withhold)現有的治療和何時撤除(withdrawal)病人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指引。

他說,臨床醫師也常為了自己病人生命末期時需不需要洗腎陷入兩難,因為洗或不洗都是生命共同體的倫理道德,需要「良好醫病關係,良好的醫病共識」,去完成末期患者的生命最後的任務。也就是說生命在最後關頭,已經不是醫師或家屬一個人說了就算數了,而是集中家庭和醫療團隊的省思,為患者生命的最後找到一個緩和舒適的環境、渡過難關。

洗腎。(示意圖/南投醫院提供)

▲洗腎。(示意圖/南投醫院提供)

他說,在重症安寧醫療有個名詞「時限嚐試(time-limited trial)」,也就是當病人生命在末期病危的時候,上述提到的「良好醫病關係與共識」尚未建立好,而醫病之間,往往無法在一時之間達成共識,此時會先考慮有時限的短期透析治療的嚐試,在3至6個月的期間內,使病人及家屬不要太慌亂倉促,先了解整個血透析治療的優、缺點後,才再做最後決定。 

而在患者生命末期時,醫師會考量患者年齡、日常功能狀況、原本疾病嚴重狀況等,如癌末、有無長期使用呼吸器、長期臥床或器官已經陸續衰竭或繼續目前的血液透析,已無法改善生活品質時,醫師們經過「良好醫病關係與共識」的建議下,可依病人生活品質各異,採取以下三種治療方式:不洗腎 ( rejected )或終止洗腎 , (stopped ) 的內科藥物治療;或仍需要規律洗腎(withhold);或規律洗腎,但減少洗腎頻率如每週兩次或一次(withdrawal)。

另,臨床上發現一般人都以為「拒絕」化療、「拒絕」開刀、「拒絕」洗腎的決策,患者就舒適了,其實隨著拒絕決策,如果沒有其他有效的治療控制病情,患者仍是非常痛苦並有症狀的。統計資料顯示,最嚴重的症狀包括胸痛、骨頭或關節疼痛、性慾障礙困難、入眠困難及肌肉痙攣。有五成以上的透析病人則被皮膚乾癢、倦怠感及疼痛所困擾著。

上述這些因為停止或拒絕洗腎後,所帶來的症狀,其實大部份是和尿毒症程度所造成有關的,因此對於少部分的症狀控制困難的病人,「除藥物外,臨床醫生也可考慮緩和性的透析治療 (palliative dialysis)」,例如只有給予一個星期一次或兩次的血液透析,可協助這些重症末期病患的症狀控制。

黃軒說,我國重症安寜醫療中,對於所有病重末期患者,不會是以「拒絕」或「放棄」作為決策,而是以專業的「共同,共識、共有」的生命共融決定,才能有效性和舒適的治療方式,讓所有生命有㘣滿的結束。

#佛光山星雲大師圓寂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