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發現大腸腺瘤有風險 醫呼籲:4大族群每隔3年做大腸鏡檢查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文/健康力新聞網

知名政治學者日前因直腸癌過世,大腸直腸癌年奪逾6千條命,嚴重威脅民眾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發布109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已連續15年居十大癌症之首,每年約有1.6餘萬新診斷的案例,平均每1小時55分12秒就有一人罹患大腸癌。肝膽腸胃科醫師賴佳業指出,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罹癌人數快速增加,除了糞便潛血檢查,許多民眾定期安排大腸鏡檢查預防重症,如果檢查發現3顆以上大腸腺瘤,建議每3年照1次大腸鏡,掌握身體狀況比較安心。

(圖/翻攝自健康力)

▲(圖/翻攝自健康力)

3狀況檢查時間不同

很多民眾以為身體沒有異樣就不需要做健康檢查,但早期的大腸癌沒有徵兆,等到出現血便、便祕、貧血、腹痛等徵兆,癌症已悄悄找上門。由於大腸癌多發生在 50 歲以後,目前國民健康署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效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民眾只要持健保卡到健保卡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即能報名。

肝膽腸胃科醫師賴佳業指出,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活得愈久,各種慢性疾病、癌症發生機率也隨著年齡上升。除了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是目前診斷和預防大腸癌最有效的方式,好處是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灶或瘜肉,可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當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息肉,需要多久追蹤一次呢?賴佳業醫師提到,追蹤性的大腸鏡檢查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可根據高風險、低風險及特殊情況等三種症狀,安排再次受檢的時間::

一、高風險狀況,建議每3年1次

1.3顆以上大腸腺瘤(adenoma)

2.大於1公分的腺瘤

3.腺瘤有絨毛狀成分(tubulovillous histology)

4.腺瘤有高度分化不良(high grade dysplasia)

二、低風險狀況,建議每3-5年1次

1.兩顆(含)以下大腸腺瘤

2.腺瘤無絨毛狀成分或高度分化不良

三、以下特殊情形,根據個別狀況給予建議

1.清腸程度不佳

2.無法完整到達盲腸

3.大腸息肉沒有完全或完整切除

4.早期大腸癌經內視鏡切除

罹患大腸癌多半與生活作息有關,如肥胖、愛吃高脂肪食物、紅肉和低纖維飲食…等,民眾應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維持穩定作息,戒菸酒、維持規律的運動等。此外,透過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期治療也很重要,根據統計,早期大腸癌如果妥善治療,存活率高達90%以上,但一般人對於大腸鏡檢查常感到恐懼,目前無痛大腸鏡是採用麻醉方式,可減少過程中的不適感,若是經常腸胃不適、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有大腸癌家族史等高危險群,最好主動安排大腸鏡篩檢,以揪出沉默的殺手,遠離大腸癌。

【#直播中LIVE】|AEC|2024 亞洲電子競技公開賽|英雄聯盟 - 總決賽 Day2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