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口罩令解除疫情拐點?醫:1族群風險猶高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潮健康/綜合報導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2/20起室內可免戴口罩!  搭捷運、進醫院仍須「戴好戴滿」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昨日(2月9日)防疫記者會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逐漸平穩、且醫療量能充足,經由跨部會溝通研議與綜合評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2月20日實施以下室內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

疫情指揮中心指出,於以下2大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仍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

1. 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

2. 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所等。

得於上列指定場所不戴口罩之例外情形,如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之檢查、治療或活動等行為,始得將口罩暫時摘下。其餘室內場所、室內空間,由民眾自主決定戴口罩,上述放寬措施為通案性規定,相關細節得另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各級學校口罩放寬再等等!  指揮中心:3月6日後校園擬全面開放

另外,疫情指揮中心也表示,如民眾遭逢特殊情境,如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外出時、人潮聚集且無法保持適當距離或通風不良之場合,以及與年長者或免疫低下者(尤其未完整接種疫苗者)密切接觸時,仍建議配戴口罩,確保自身與家人親友的安全。

指揮中心指出,有關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則依教育部與衛福部規劃,開學後先加強相關防疫措施,如疫情穩定,自3月6日依指揮中心通案性規定,實施校園及托育場所室內口罩放寬。

指揮中心提醒,民眾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尚未完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民眾,也建議盡速完成接種,幫助獲得一定程度的保護力。

(圖/翻攝自潮健康)

▲(圖/翻攝自潮健康)

2023年後疫情將走向「流感化」?  醫:除非做好「3件事情」

室內口罩解禁政策實施後,民眾該如何自保?疫情未來的走勢又會如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指出,全球疫情在今年是一次「拐點」,也就是疫情已進入過渡階段。此階段疫情不如2020-2022年般,病毒嚴重影響人類生活,但也尚未輕微到能稱之為「流感化」。

姜冠宇醫師強調,雖然已有不少國家將新冠疫情視作「季節性常態疾病」,但針對脆弱族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而言,仍有一定程度威脅,尤其對60歲以上長者更是如此。因此,有關單位或民眾若想將疫情視為「新常態」,脆弱族群的疫苗施打,以及抗病毒藥物的準備皆至關重要。

「雖說在歐美等地,口罩政策已幾乎接近完全鬆綁,但在亞太地區,XBB.1.5正逐漸取得傳播優勢。目前國內雖尚無嚴重XBB.1.5疫情,但若病毒入侵台灣,大規模傳播造成的病例數仍不容小覷。」

姜冠宇醫師進一步說明,第一線的業務人員,如醫療從業者、大賣場銷售員、從事交通運輸產業者等需接觸不特定交流對象的職業類別,建議工作時仍須配戴口罩,「這些從業者每天接觸來自各地不同的人群,一天下來的交流量都會比常人還要來得更多一些。」

另外,保護長輩的健康仍是防疫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姜冠宇醫師表示,長者的免疫力較不能藉由先前的感染來做判定,即使先前已感染過病毒,也施打過三劑疫苗,難保新病毒造成的「免疫逃脫」現象,對長者產生未知的損害。因此,為確保維持足夠的免疫力,建議長者仍養成戴口罩的習慣。

新冠病毒將自「PHEIC」中排除?  醫分析至少需再觀察半年

校園防疫方面,姜冠宇醫師也表示,基本上幼兒或兒童的重症率較成人低一些,再加上學校機關普遍輔導兒童接種疫苗,配合度與接種率也較高。因此學校環境應比成人社會安全,孩子免疫力也相對穩定;然而,隨著時間過去,兒童體內的抗體濃度逐漸降低、新冠病毒又再次變異,疫情是否會對校園環境造成威脅,實是有待公衛單位持續觀察。

「無論是室內口罩解禁、還是校園口罩解禁,皆需要每半年觀察一次國人的染疫狀況。半年後WHO會不會將新冠疫情自『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中排除,並將染疫人數作為習慣性的監測或觀察,其實都是有關單位與民眾可以持續關注的地方!」

延伸閱讀:

全球疫情霸主換人當? 學者分析「XBB.1.5」崛起原因:連疫苗都對它沒轍

新冠病毒「把人體當培養皿」!部份單株抗體失效? 醫:脆弱族群應打雙價疫苗

#新冠肺炎最新疫情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