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買不到蛋怎辦?營養師揭「10食材」蛋白質超高 這類優先取代雞蛋

生活中心/藍詩孟報導

除了雞蛋以外,還有許多食材可以補充蛋白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除了雞蛋以外,還有許多食材可以補充蛋白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近日台灣出現「蛋蛋危機」蛋荒問題讓不少民眾無蛋可吃,相當憂心。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就分享,其實除了雞蛋外,還有這10種食材可以補充蛋白質,「最重要的還是營養均衡」。

「蛋控有發現最近蛋又變貴了嗎?」高敏敏昨(2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婆婆上周在台北買一盒雞蛋10顆是95元,但她到宜蘭雜貨店買蛋,10顆價格是56元,差距甚遠,也讓高敏敏關心粉絲「你們都在哪裡買蛋呢?不用擔心~不吃蛋吃這些一樣能補充蛋白質」。

高敏敏表示人體的皮膚、指甲、毛髮等都需要蛋白質的營養才能構成,「正常成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大約為每公斤體重*0.8克的蛋白質」,因此以一個50公斤的人舉例,每天就至少要吃到約40克的蛋白質,高敏敏解釋,「一個手掌大小的分量就約有3~5份蛋白質 (蛋白質含量為21~35克),每日則建議攝取3~8份蛋白質,而一顆雞蛋=一份蛋白質=提供7克蛋白質」。

高敏敏分享哪10種食物蛋白質含量跟一顆雞蛋依樣高。(圖/翻攝自高敏敏臉書)

▲高敏敏分享哪10種食物蛋白質含量跟一顆雞蛋依樣高。(圖/翻攝自高敏敏臉書)

但由於蛋價飆漲,甚至有人買不到雞蛋,因此高敏敏也跟大家分享其他可補充蛋白質的食材,「一顆蛋的蛋白質=2格傳統豆腐=半盒嫩豆腐=1/3塊黑豆干=1又1/3片小方豆乾=1杯豆漿(約190c.c)=5湯匙吻仔魚=3湯匙蚵仔=4尾劍蝦=39g納豆=1/3掌心大小魚肉、肉類」,因此除了雞蛋、肉類外,還有很多攝取蛋白質的管道。

高敏敏也表示「尤其植物性蛋白的脂肪、膽固醇更低,膳食纖維跟植化素更豐富,每天用部分的植物性蛋白來取代動物性蛋白可以讓身體更健康,還能降低死亡率」。高敏敏也建議蛋奶素的朋友,缺蛋期間可以多交替食用各種植物性蛋白質,「譬如豌豆搭配毛豆、或黃豆搭配藜麥,讓胺基酸種類更完整」。

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來源外,高敏敏強調優先順序也很重要,建議大家「以豆製品為優先選擇,再來是魚肉、海鮮,然後是蛋,最後才是肉類」。也提醒民眾若蛋白質攝取不夠,容易出現肌少症、傷口感染、疲倦無力甚至免疫力降低等症狀,希望大家飲食還是要注重營養均衡,「以後別光吃肉了,植物性蛋白質也很重要」。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直播中LIVE】柯文哲羈押79日 檢廉持續追案情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