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林瑞恩報導
▲古代的日常交易多半仰賴銀子等媒介。(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中國歷史上每個朝代都有各自的交易媒介,其中貴金屬就是常見的一項,包含黃金、白銀、銀兩都是選項之一,不知道大家是否曾好奇,距離現在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瓦解之後,當時發行的銀子,後來都去了哪裡呢?日前,中國有歷史網站做了揭密,點出了3種可能的流向。
以清朝來說,後期面臨了內憂外患的危機,尤其外國勢力進入中原之後,包含訂定不平等條約、要求戰敗賠款、打破了貿易的限制等等,不斷增加白銀外流的速度,這個趨勢從乾隆後期就已經開始,最為嚴重的一次,莫過於八國聯軍的辛丑條約,一口氣就痛失4.5億兩白銀,也對於清朝後期的財政埋下了相當大的危機。
第二種可能則是來自「殉葬」
古代皇室成員的喪葬往往是相當盛大且隆重,金銀珠寶更是不可少,以明清時期來說,貴族們會把金銀做成寶物陪葬在自己的墓地裡。特別喜歡數錢的萬曆皇帝在去世之前就把自己的銀錠埋入其中。
最後一項,則來自於政府的回收,部分朝代,為了防止貨幣過剩,引發通貨膨脹,通常會把銀子回收回來。這些銀子會被回爐重造變成新的貨幣或者乾脆變身為銀器,以不同的形式流傳於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