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三國演義》以關羽「刮骨療傷」、夏侯惇「拔矢啖睛」,刻劃勇猛武將形象。(圖/翻攝自百度)
三國時代每個人物形象都相當令人印象深刻,關羽真的有「刮骨療傷」?夏侯惇真的有「拔矢啖睛」嗎?史料上,恐怕關羽「刮骨療傷」一事有所出入,而夏侯惇「拔矢啖睛」則為杜撰之事。
《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傷」一段,關羽在中箭後,不先喝華陀煮好的「麻沸湯」(麻藥),而是下棋移轉注意力,亦有其它版本,說關羽邊與將士喝酒談天,關鍵是,無論是哪一版,關羽都全程未哼一聲,讓華陀敬佩不已。
事實上,史實的《三國志》確實有刮骨去毒一段,內容也提到關羽在過程與諸將飲食相對,不過,關羽攻打樊城的時間點發生在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而華陀早在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也就是說,「刮骨療傷」一事發生時華陀早已死了11年,為關羽療傷的醫師則另有其人,並非華陀。
《三國演義》中,夏侯惇「拔矢啖睛」,夏侯惇與呂布「八健將」之一的曹性對戰,被曹性一箭射進左眼,夏侯惇想也不想,一手拔箭,結果眼珠一同帶出,大呼「父精母血,不可棄也!」一口將眼珠吞下,一邊衝鋒殺入敵陣,一槍把射箭的曹性嚇個透心涼,兩邊的士兵都嚇傻了!
事實上,曹性原本是呂布部下郝萌的部將,郝萌反叛呂布,被高順擊敗,曹性率兵追擊郝萌,過程中受傷,高順救下曹性後,曹性向呂布稱自己未與郝萌同謀,因平叛有功,呂布將原屬郝萌的兵權委託給曹性,但曹性自此未再出現再史書中。
根據史實的《三國志》記載,夏侯惇是個愛民如子的將軍,雖是武將卻又勤奮好學,熱愛讀書程度幾乎是手不釋卷,而且一生廉潔,雖是曹操族弟,卻從未置產,一獲得朝廷賞賜,就慷慨送給親友,主要工作是從事軍糧管理等後勤事務,由此可知,「拔矢啖睛」應是《三國演義》杜撰的故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