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韋帆/新北報導
▲民眾投訴,去年買了1間永和公寓,過了將近1年尚未接露,讓他質疑政府實價蓋牌。(示意圖/記者陳韋帆攝影)
實價登錄不準確嗎?一名讀者向《三立新聞網》投訴,「我去年5、6月用1坪60萬買下永和一間公寓,如今已經大約1年,實價登錄都還查不到,政府的實價登錄可信度令人質疑!根本形同蓋牌,根本不準確!」
讀者表示,「我去年買了一間永和秀朗國小附近的一樓公寓,當時我看到那個區域生活機能不錯,既有學區,且距離福和橋僅3~5分鐘車程,也就是10分鐘內可抵達公館,上班也相當方便,於是就用1坪60萬單價買下,但如今已經過了1年,在實價登錄上還是查不到交易資料。」
他說,「我有問房仲到底有沒有登錄,房仲是告訴我,他們早就登錄了,但政府會隱匿特別高價的交易紀錄,而我那一筆正好是同棟新高,所以有可能就是被隱匿了。」
讀者認為,「我自己查實價登錄,我買的行情在那一帶其實還好,因為同樣的一樓巷內一樓公寓,其他人還有買到63萬~69萬的價格,都是巷內住宅用途,實在很難理解隱匿的理由。」
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實價登錄上路以來,曾被詬病過「揭露率過低」、「異常值不揭露」、「延後揭露」等三大問題,造成市場不少議論。目前「揭露率」提升了,但「異常值不揭露」、「延後揭露」的現象確實依然存在。而這樣的狀況,在市場反轉時,可能影響到民眾對即時行情的判斷,也許有調整改變的空間。
根據內政部之前說明,「為避免價格炒作,會排除異常交易,避免民眾誤判」;「實價申報登錄制度施行以來,買賣案件登錄後的揭露率已達97.7%,未揭露比率已不到3%」。
針對投訴民眾的說法,陳傑鳴說,「政府立意良善,設立標準,如台北市登錄方式,『新建案』高、低區域行情20%都會判斷為異常;『中古屋』則查無準則。」
不過,這樣的方式,仍會有許多誤殺情形,公寓一樓就是最常被誤殺的一種,如某小區域有許多一樓「公寓住店」,行情勢必高於周邊純當住家的公寓,以高、低20%標準來說,就有可能整批都屬於異常交易。
他進一步指出,「其實政府要排除爭議,最好的方式就是中央準確公布統一排除標準;或者全部都不要隱匿,直接以警示標語註記即可。否則,民眾質疑政府『實價登錄』蓋牌的情況,恐怕將永無止境。」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人於決策時應審慎評估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