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蕭宥宸報導
▲幼兒園疑似餵藥案引社會譁然。(圖/資料照)
新北某幼兒園傳出疑似餵藥案件,多名小朋友體內驗出管制藥物「巴比妥」殘留。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蔡文心指出,若說該案是水源污染、腸胃藥及感冒藥中含類似成分等言論,「完全是推卸責任,胡說八道」。
蔡文心今(12)日透過粉專表示,苯巴比妥這類藥品只有小兒神經科醫師會處方於「特定罹患癲癇的孩童」,非癲癇疾病的孩子不會使用。這些癲癇患者在服苯巴比妥時,醫師會定期監測血中濃度,以避免藥物濃度過低(失去治療效果),也要預防藥物濃度過高(會產生不良副作用)。
蔡文心提出3大論點道,苯巴比妥是一種抗癲癇藥物,通常使用於兩歲以下罹患癲癇的嬰幼兒,屬於醫師處方藥物,不可能任意合法取得。所以究竟藥物來源為何必須追查到底,以避免有其他受害者。
再者,苯巴比妥若未經口服或是注射給予,不可能在體內檢驗出藥物濃度!我們環境背景中不會存在這種藥物,如果真的想百分百排除,可以請專家去幼兒園採樣做檢測。
她說,若有心想符合科學研究實事求是的精神,可以找尋附近非同一所、非相關體系幼兒園的一定人數幼兒採樣當對照組。若附近其他家幼兒園的學童檢驗值為「低到驗不出」。而只有此家幼兒園的孩童驗出,其中必有貓膩。
蔡文心直言,更不要胡謅腸胃藥、感冒藥中含有苯巴比妥成分!這個論述一樣可經由採樣對照組幼兒園孩童來推翻。「大家的孩子都會生病吃藥,別人家的孩子吃的腸胃藥感冒藥沒事,讀同一所幼兒園的孩子吃的腸胃藥感冒藥就偏偏含有管制藥成分,簡直太不合理」。
蔡文心強調,孩子體內即使只有驗出極低的濃度,如目前有家長提供的實驗室檢測數據結果苯巴比妥濃度1-2 μg/mL,都是曾經服用相關藥物的佐證。濃度低只能代表孩子轉出該幼兒園後,或者消息曝光後,可能有一陣子未繼續接觸到這個藥物,體內剩下待排出的殘存劑量。請政府單位必須正視這個藥物濃度被檢出的危害性。
蔡文心接著說,目前提供數據的醫學中心檢驗室澄清巴比妥濃度只要測得出數值大於一都不可能是偽陽性(白話為不可能驗錯)的前提,此事件牽扯到兒虐,而且是大規模兒虐的可能性。
蔡文心也提醒家長,若出現下列狀況務必警覺孩子可能接觸到不明藥物,甚至出現戒斷症候群宜儘快就醫。不明原因嗜睡、意識昏沈、睡眠習慣改變;不明原因性格改變,如脾氣暴躁、易怒、躁動、坐立難安、自殘等;不明原因喊頭暈、步態不穩、眼球震顫、走路歪七扭八像喝醉酒等。
★ 任何人在依法被判決有罪確定前,均應推定為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