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彥宇(現為國立大學研究生)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日前在朝陽科技大學提出希望縮小公私立大學的學費差距最少50%,減輕私校生與其家庭的經濟負擔。目前公立大學每年平均學費約6.2萬,私立大學約11萬,未來政府可望補貼私立大學的學生每年最少2.4萬元,預計該政策將會有47.3萬人受益。
但該政策在提出後旋即遭受在野人士批評,認為這是為了這次選舉的大撒幣,是債留子孫的政策買票。但如果我們細究政策的推動原因,其實就會了解這樣的批評是不了解目前我國在高教中學生端的狀況。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副總統賴清德。
政府推行私立大學學費補貼的目的在於希望能藉由補貼私校生學費,消弭私校生與公校生間的學費差異。目前的學費補助針對的社會弱勢,包括:中低收入戶、身障家庭、特殊境遇家庭、原住民、軍公教遺族與軍人子女,主要有明確的特徵讓政府可以協助他們。但有更多的案例是家庭並不富裕但沒有達標的家庭,使得這些家庭在學費的負擔相當沈重,這並不是一個公平與有效解決弱勢之狀況。
換言之,私校生花費了更多的學費取得大學學歷,就學中或畢業後所耗費的金錢與可能的學貸,都比起公校生有更大壓力,這並不公平。此外,過去研究也指出就讀私立大學的學生的家庭年收入顯著低於公立大學學生,在與前面的學費因素加成下,使得原本就已經較為弱勢的私校生更為弱勢。
總體而言,政府藉由補貼私校生是希望可以減輕學生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尤其是過去需要補助卻沒補助的案例,讓社會可以落實教育平等。尤其學生要就讀何種大學本就不是一件公平的事情,背後的社經地位正是影響的因子之一。政府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讓受制度影響者可以得到較為公平、合理的對待,以達成社會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至於與私校退場、教育體制改革等面向做過分連結實屬目標錯置,連結過度將使得議題失焦。認爲這筆補貼是大撒幣與政策買票,更是不理解教育與社經地位的高度相關,不了解教育現場的真實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