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6旬翁腳腫痛以為蜂窩性組織炎!醫一看「是丹毒」 1圖看懂差異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蜂窩性組織炎與丹毒差異。(圖/翁梓華醫師提供)

▲蜂窩性組織炎與丹毒差異。(圖/翁梓華醫師提供)

民眾注意!皮膚突然出現腫痛,不一定是蜂窩性組織炎。一名六旬老翁日前有呼吸道症狀,但檢驗新冠為陰性,後來腳更出現腫痛擔憂蜂窩性組織炎而急診,沒想到檢查後竟是「丹毒」,吃口服抗生素就改善,讓長者一臉矇圈,直呼「怎麼差這麼多?」

根據國軍高雄總醫院衛教資料,丹毒是一種急性的皮膚熱毒病症,以患部皮膚紅如塗丹故名。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常經由皮膚或黏膜的微小傷口進入人體。通常先有皮膚疼痛及壓痛現象,經過幾個小時即可發現且可觸摸到病灶,丹毒的病灶較為表淺(皮內), 界限明顯,顏色較鮮紅,好發於面部及下肢,較易出現淋巴管發炎的現象(淋巴腺炎), 有時表皮可見水泡產生,易有高燒現象。

急診醫師翁梓華分享前幾天一個65歲的老人家來急診,說最近有些上呼吸道的症狀,原以為是又中了新冠肺炎病毒,但怎麼驗都是陰性,一週後不知道為什麼腳上就紅了一塊會腫會痛,去診所說懷疑嚴重的蜂窩性組織炎,轉來急診說要住院打抗生素,他看了一下,就跟病患講說,基本上這是「丹毒」 ,不是「蜂窩性組織炎」,後續採口服抗生素並門診追蹤。

他說,丹毒(Erysipelas)和一般蜂窩性組織炎(Cellulitis)病理成因不同,但在臨床上常常被誤診。蜂窩性組織炎為皮膚的急性感染,通常深度會從表皮層到達真皮層深層,通常是細菌性的感染所造成,臨床上輕症只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嚴重者則需要住院以靜脈注射的抗生素治療一週到兩週即可,常見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的細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

丹毒則不太算是細菌感染,而是「身體細菌感染的後遺症」。翁梓華解釋,丹毒常見是因為人體在近期有感染過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而後產生的症狀(這類細菌通常是在上呼吸道),當人體受到感染之後身體會產生抗體對抗細菌,然而人體對抗這類細菌所產生的抗體剛好對皮膚細胞也會有反應,就會導致皮膚發炎伴隨紅腫痛的問題,同時影響皮膚範圍淺(只有到真皮層淺層),因此這類疾病通常只需要口服抗生素以及消炎藥,往往4-5天就會緩解,消退之後皮膚可能會有伴隨脫屑的問題,僅有少數個案會嚴重到起水泡破皮。

翁梓華說,基本上丹毒與蜂窩性組織炎都是不難治癒的疾病,只要妥善地使用抗生素,通常都能夠讓疾病獲得控制,同時也不會留疤,呼籲民眾及早就醫,避免細菌毒素累積或細菌滋生造成疾病惡化。

#《祝你健康》健康知識報你知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立院大現場直播中LIVE】立法院邀請考試院正副院長、委員進行詢答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