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環境前瞻:綠色政治動員與除害行動的一年(上)

  • 本文為「名家專欄」授權文章及圖片,以上言論及圖片不代表本台立場
  • 按此投稿

▲圖片來源:Flickr/mr.5/4™

【社論】策劃:環境資訊中心;整理:彭瑞祥

2014年馬年的環境議題,將會是政治性更為明顯與活絡的一年。

開春,時序進入馬年。揮別食品風暴連環爆、土地傷痕持續現形、程序正義失守、整體國土規劃願景仍不見蹤影、公民運動風起的2013年,2014年環境守望的願景與趨勢在哪裡?如果從2013「環境死亡筆記本」所整理出的重大環境事件,以及審酌2014年即將登場的一些事件,大致上可歸納出,2014年,將是綠色政治動員更為明顯與活躍的一年,也是公民持續進擊,為環境「除害」的一年。

綠色政治動員:眾所周知,2014年即將進行七合一選舉: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及村(里)長;以環保政見為主體的綠黨,即便在泛藍、泛綠兩大政治意識形態夾殺、小黨幾無生存空間的情況下,綠黨仍不放棄在每次選舉投入選戰的嘗試。如今,挾著2012年獲得將近23萬張政黨票支持所衝出的些許信心,已有不少成員投入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特別是地方級民意代表,投入門檻較小,也較容易讓有志參政改變選舉的運動者,著手經營基層組織,預料是綠黨的轉型契機,擺脫過去因為平時資源不足、無力深耕基層而常給人「選舉時才出現」的印象。

環境資源部組織未定:政府體制改造的工程已延續多年,正陸續就定位,例如經建會已於2014年1月22日掛牌為「國家發展委員會」,是否對「拚經濟至上」的決策模式往「長遠發展為考量」修正的作用,是值得觀察的重點。而超級大部會「環境資源部」的組改則是爭議多年仍無定論,原本定於2014年初上路,但一直卡在《組織法》無法在立院完成三讀,而其核心則在於組織調整架構無法定案,爭端勢必要在新一年的會期延續──最受矚目的林務局業務,應完整改隸環資部,還是林業、森林保育分家?是要將台灣的一部分森林如視為人類生產活動的一環,還是將整體森林視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珍稀資產?端看最後的政治共識?而此共識如何成立?透過何種程序成立?則又是另一值得觀察的重點。

除「核」行動:福島核災以來,反核聲勢不斷升高,政府端出有爭議的「核四公投」來應付民意,卻又進退失據,公投動彈不得。插畫、電影、歌唱等行動不停歇,電影人逢周五晚間六點在自由廣場的「反核四‧五六」運動連大年初一都不停歇,由此可見民間反核行動堅守陣地的決心;2014年,跨團體組成的廢核行動平更再次號召3 月 8 日全民上街,北中南東四地再度同步擴大舉辦,要求全面廢核;包括無核情境下的綠色經濟報告都已提出,預料在這期間,民間的反核論據持續趨於成熟與深入,擁抱核電所付出的代價將陸陸續續攤在陽光下供各界檢視。

除毒行動:2014年公民進擊的除毒行動,包括食品、服飾、生活用品等生活環境中的毒物、以及政策上放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乃至於開放進口、開放再利用於填海造島的各項「環境有害」政策。其中延續《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修正通過的「化學物源頭登錄」制度,已於2013年底公告,預計一年後生效;在此之前,業者必須做足準備,考量民間監督力量擴大,以及民意對於安全生活環境的要求與標準提高,最好的方式是盡快尋求無毒生產的替代方案。

政策上的除毒行動;包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將12項混合五金廢料的認定標準、從有害事業廢棄物修改成一般等級,以及廢棄物開放填海造島的爭議,都將面臨嚴格的檢視。而一般認為,放寬有害事業廢棄物認定標準,與開放廢棄物進口有關,而此議題又與「服務業貿易協議」息息相關;國人過去對於貿易與環境關聯性的經驗,較集中在透過貿易管制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而服貿協議的議題,將又是另一番視野。

守護空氣品質:細懸浮微粒(PM2.5),先是因為民間反對國光石化開發案與六輕擴廠案,讓關注到工業開發這一層較不為人所注意的健康風險;而透過國內學者莊秉潔的研究,加上中國2013年在華北、華東路續發生離譜的霾害,以及冷氣團夾帶境外細懸浮微粒的危害,讓整體社會對PM2.5危害的認知度提升;與此同時,環保署空品指標(PSI)迭遭批評過時,正面臨挑戰與修改的聲浪。

另一方面,大氣汞污染在台灣反而較被民眾忽略,因應聯合國防治汞汙染的國際公約《水俁公約》生效,台灣必須遵照國際《水俁公約》以2020年為期限提出的規範和實施計畫,但目前國內仍缺乏足夠權威的估算方法和盤查資料庫,若無系統性的計畫,將難以跟上國際腳步。(下篇未完待續)

#林全考慮重啟核一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