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至命案現場獻花哀悼。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女童命案引起社會人心惶惶,新聞馬拉松式重複播放引發民眾負面效應,衛福部今(29日)通知NCC,要求各大媒體節制,沒必要24小時播送,臨床心理師洪仲清也呼籲,我們不一定要害怕我們的害怕,也請媒體發揮力量安撫民心,閱聽率不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唯一。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今表示,根據經驗法則,只要發生震驚社會案件,媒體若沒有適可而止持續報導,就會產生模仿效應。林口長庚兒童重症加護科主任夏紹軒也舉例,去年5月29日北投女童遭割喉後,院內接下來一周內就接獲6名受虐到重傷害的嬰幼兒,超出了平常全年類似個案的1/3。夏紹軒指出,此次事件恐會帶動兒虐連鎖效應。
臨床心理師洪仲清也呼籲,這段時間,面對哀傷的人,就是陪著、尊重。「看開一點!」這種安慰,就不用了。好像發生這種事,能這麼輕易就看開一樣。
另外,洪仲清認為「我們不一定要害怕我們的害怕,讓害怕來、讓害怕停留。但別把我們的痛苦焦慮,無意中傳遞到孩子身上,想緊緊抓牢孩子。這樣做,讓孩子也焦慮了。因為過度的害怕,會讓我們失去生活的能量,讓我們不敢跨步向前,不敢堅持自己的方向。今天,我覺得我們有正當理由,害怕、哀傷。可是,我們也該學著堅強,給孩子做個榜樣。」
洪仲清認為,大人要先消化自己的害怕,再來面對孩子。至少知道,不需要用自己的害怕,來增加孩子不必要的害怕。孩子有害怕才懂得保護自己,但是重複暴露在新聞之前,大人任由自己的恐慌傾倒在孩子身上,那就不必要。
「放手本來就會有風險,孩子跌倒也不見得能立即爬起來,受傷了可能難以痊癒,受挫可能一下子大到孩子沒辦法承受。想時時護衛在孩子身邊,人活著就是很難不焦慮,焦慮到最後,就是『無常』對著我們招手。『無常』真的來了,它可以用超過一百種理由,把孩子從我們身邊帶走。」
洪仲清呼籲,讓社會大眾彼此鼓勵、加油,用社會的力量,來化解集體的難受與恐慌。用溫暖與關懷,讓家人知道,不管有什麼不愉快,在這樣的事情發生後,我們知道,我們願做彼此的支持與後盾。
然後,請媒體發揮力量,能安撫民心,閱聽率不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唯一。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臉書:https://goo.gl/Yi5I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