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骨質疏鬆症悄悄上身無聲無息,摔倒就骨折後患無窮!1名50歲年輕阿嬤煮飯時不小心滑倒,不自覺用手撐地,馬上引發劇痛。後於住家附近醫院就醫,診斷時發現手腕骨折,也在手術中發現骨質異常。術後透過檢測確認罹患骨質疏鬆症。幸好在藥物與生活保健療養下,骨質狀況已大幅改善。
▲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任黃盈誠。(圖/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症狀 多數患者發生骨折才知骨密度不足
東元綜合醫院骨科主任黃盈誠表示,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下降,骨質保護力跟著下滑,讓骨質流失速度越來越快。但骨密度低下不容易有明顯症狀,許多人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卻不自知,直到意外導致骨折發生才發現骨頭健康已大不如前。其中更有高達45%[1]的年長者在發生骨鬆性骨折後一年內會再次骨折,因此建議高風險族群可先接受DXA骨密度檢測,了解自身骨質狀況。
治療骨鬆藥物可分兩大類 骨質生成藥物患者活動力提升
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主要可分成:減少骨質流失和促進骨質生成。醫生會根據患者病史、骨質疏鬆嚴重度、肝腎功能、對針劑與口服藥物耐受性等因素,選擇對患者最合適藥物,病人須遵照醫囑規律用藥,否則治療效果恐大打折。
黃盈誠主任也透露診間經驗,有一名骨鬆患者在手術後接受DXA骨密度檢測,發現骨密度T值僅有-3.0,遠低於正常標準-1.0。確診骨鬆後展開藥物投入,持續治療約3年後骨密度T值回升至-1.9,骨密度恢復相當顯著。雖然不會有明顯骨頭變硬感受,但骨折風險大幅降低,個案自覺體力與活動力都提升許多。
中斷治療小心骨質反彈式下降 規律維持用藥是治療關鍵
根據國際骨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JBMR)中的治療指引發現,在2020年6月新冠疫情嚴峻時期,部分骨質疏鬆患者很難回診。如果患者中斷治療,很可能增加骨折發生率[2],顯示不間斷治療的重要性。
黃盈誠主任強調,規律用藥是治療骨質疏鬆必要關鍵,病人可以和醫師討論適合自身狀況的治療方式,並持續回診追蹤接受治療。
中低強度負重運動有助維護骨質 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很重要
黃盈誠主任也提醒,除了飲食之外,日照和運動對骨質健康的影響也很重要。每日需攝取鈣質達1000至1200毫克、維生素D則要有800個國際單位。牛奶與多油脂魚類等,都是良好營養來源。每天日照約10至15分鐘,也能讓身體產生足夠維生素D。
如果擔心飲食難以滿足身體需求,可在營養師指引下,適量食用營養補充劑。須謹記得預防勝於治療,除了平日就維持良好習慣外,也可以透過DXA骨密度檢測掌握骨質狀況。以免等到骨質疏鬆嚴重、引發骨折就為時已晚。
本衛教訊息由台灣安進協助提供
TWN-162-0823-8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