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民眾別輕忽頭痛,有可能與癌症有關。(圖/翻攝自pixabay)
別輕忽頭痛!年約50多歲的吳女士生活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外、每天規律上下班照顧家中大小事。忙碌的她偶爾頭疼,雖休息一下就緩解,但近一年症狀愈來愈明顯,甚至有時單側耳朵疼痛,直到近3個月發現頸部浮現不痛不癢的腫塊,就診耳鼻喉科醫師內視鏡並切片後病理報告出爐,竟是第四期(未轉移)鼻咽癌合併顱底骨及顱內侵犯,EBV病毒指數高達7500以上。她接受化療及放射治療後追蹤至今已逾5.5年,除輕微口乾症外一切生活如常,也告別了頭痛。
高雄榮總癌症防治中心主任劉文山表示,鼻咽癌是台灣特有的癌症之一,據國健署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共有1427人診斷確診。他說,此病最常出現的自覺症狀是痰中帶血絲、頸部淋巴腫大、鼻塞、複視、與單側聽力下降等;雖鼻咽癌的發生率名列台灣癌別第14位,但統計診斷中位年齡為53歲,正是擔負家庭與社會的重要經濟支柱;若治療後預後不佳或造成生活品質下降,對於個人家庭以及社會都是難以彌補的損失。
如何改善晚期鼻咽癌癌友治療後生活品質?劉文山說面臨兩大挑戰,第一是過去癌友局部控制率還有改善空間,第二是疾病控制良好的病人卻有相當比例飽受後遺症之苦。鼻咽癌病友常見的後遺症有口乾症、鼻竇炎、慢性中耳炎、頸部輕度僵硬等,輕度者大多可和平共存,但若是重度影響到發音講話、吞嚥困難、頸部重度萎縮僵硬等則成為負擔。
▲傳統與優化放射治療的劑量分布圖(左至右),粉紅色為65格雷、綠色為60格雷,優化治療可有效降低咽喉部位劑量。(圖/高榮提供)
經多年的創新思維與持續研究改進下,高榮鼻咽癌治療團隊研究發現,優化放射治療技術可有效減少口乾症、延遲性吞嚥困難、與吸入性肺炎等副作用。具體作法包括第一、量身訂做治療的照射體積與劑量:經長時間追蹤發現,同步減少預防照野範圍與劑量治療方式可以有效減少副作用 ;第二:團隊研究全方位分析導致慢性重度後遺症原因,發現咽收縮肌的劑量高低與嚴重慢性吞嚥與肺炎副作用密切相關。
他說,因這些努力,高榮鼻咽癌團隊榮獲SNQ標章殊榮,最重要的是,看到第三或四期鼻咽癌病友因慢性嚴重後遺症有效下降,改善生活品質。 更降低了非疾病死亡率,提高整體的五年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