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仲丘/台北報導
▲北市聯醫團隊發現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族群,一旦罹癌,死亡率也會高於一般民眾。(圖/翻攝自unsplash)
過去文獻發現,罹患思覺失調症,平均壽命較一般人群少10-15年。在這些患者中,較低的預期壽命可以歸因於更高的身體疾病發生率。為了減少上述預期壽命差距,需要加強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身體疾病診斷和治療。北市聯醫團隊進一步發現,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族群,一旦罹癌,死亡率也會高於一般民眾。
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的研究團隊,近期分析共107489位2019年到2000年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比對台灣癌症登記檔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追蹤觀察了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研究團隊共識別出了3881例初發癌症病例和2288例癌症死亡病例。
研究結果顯示,在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族群中,與一般人口群相比,整體癌症發生率稍微較低,然而癌症死亡率卻較高。
此外,研究團隊還計算了癌症死亡率和癌症發生率之比值,此一算法可知道在相同的癌症診斷數量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死亡數量卻比較高,且在各種癌症種類均有類似發現。
第一作者住院總醫師鄭楚玄指出,這一發現顯示了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群在診斷癌症之後,死亡率卻比一般人群高。可能原因為思覺失調症患者較晚被診斷出癌症,導致癌症診斷時已相對晚期,抑或是在診斷之後未能接受適當之癌症治療,而導致死亡率較一般人群高。
這項研究也另外針對台灣四癌篩檢中的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進行分析,顯示此四種癌症在思覺失調症及一般人群中診斷後死亡率的差距大,推測可能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癌症篩檢率較低。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深入探討思覺失調症患者診斷後死亡率較高的潛在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癌症篩檢資源使用不均之現象。
通訊作者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醫師郭千哲表示,這項研究顯示了全國大數據資料在健康研究中的重要性,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預防與治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研究結果也突顯精神病患在健康醫療體系存在相關潛在的問題,需要社會各領域持續關注和改進,例如強化精神病患之癌症篩檢。這項研究也已刊登在,斯堪地那維亞精神病學雜誌(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上。
10月10日雙十國慶,也是世界心理健康日,衛福部心健司今日表示,8月針對15到30歲推出「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每人3次免費諮商機會。統計到9月底止,共已有7917人使用,其中轉介醫療團隊者有17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