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會思考的新聞/地層下陷怎麼救?台灣首創地下水補注工程

記者陳雅琳、楊淑芃、陳文枋、林清華/採訪報導

台灣地層下陷的問題愈來愈嚴重,尤其在屏東林邊佳冬一帶,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20年、30年下來已經使得當地地層下陷達3.2米。地層下陷不可逆,那國土保育怎麼辦呢?現在除了限制地下水再開發抽取之外,台灣首創的地下水補注工程也開始啟動,預計花10年,讓地下水提升5米,真的辦得到嗎?什麼樣的創舉?來看今天的「陳雅琳‧總編輯觀點」。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屏東林邊鄉經常淹水。

這一片汪洋只看得見屋頂,林邊全鄉淹沒,這底下有多少小老百姓的身家財產,一夕泡湯。屏東林邊災民:「我們可憐哪!我們自從住在這裡,都沒有淹過這麼深的。」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老百姓的財產一夕間泡湯。

儘管莫拉克颱風災難太大,但每次都淹就叫做重蹈覆轍,政府怎能坐視不管呢?從高處俯瞰,林邊與佳冬一望無際的養殖魚塭,二、三十年長年超抽地下水的結果,讓地層不斷的下陷,依據中研院的研究,當地地底下兩、三百公尺,台灣最老的地下水都已經被抽光了,導致地層下陷高達3.2公尺,是全台最嚴重的地區。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甚至連祖先墳墓都泡在水中。

這樣的困境,就連祖先的墳墓都得泡在水裡,一眼望去,一個又一個的墓園,只剩一堵高牆還看得到邊,有的甚至在墓碑前長出個大樹,其他更多是雜草叢生,真的是陷後代子孫於不孝的境界,於是有人開始堆高土地,像是這塊正在施工的墓園就堆高兩米,上頭先立個墓碑,希望先人過往之後能有個安心棲身之所。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有居民將墳墓堆高。

從空中鳥瞰,左邊的海水早就比右側的國土還要高,人民只能靠這一條長長的海堤,隔開海水倒灌的夢魘,上頭卻有著千百條管線橫跨著,這是為了引海水進到各個魚場養殖,但這樣就能有助於減緩地層下陷嗎?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陸地已經低於左邊的海平面。

現在屏東縣政府開始要補注地下水了,來到來義鄉林邊溪上游,只見河水在出山口的這一段被分流了,利用自然彎道的側向離心力,把水砂分離,讓含砂量比較低的溪水引進取水渠道,最前方的攔汙柵先把不相干的廢棄物擋住,然後蓄水之後,藉由輸水箱涵一直放流到一公里外的人工湖區,這就是國內首創,為了減緩地層下陷、補注地下水的「大潮州人工湖計畫」,這個地下箱涵沿著林邊溪旁興建,最後來到這裡有兩大塊的人工湖,一方面滯洪,一方面在這裡沉砂之後涵養水,讓水慢慢滲透,然後往下游補助地下水。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一條條水管是引進海水進養殖魚塭。

屏東縣水利處副處長江國豐:「最主要的目標是涵養地下水,因為地層下陷是一個不可逆,它下陷了就下陷了,但是我們藉由地下水的補注,然後讓地層下陷減緩,然後未來地下水能夠抬升、防止海水入侵,然後阻止土壤繼續鹽化。」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屏東縣水利處副處長江國豐表示,藉由地下水的補注阻止土壤鹽化。

從剖面圖來看,這些水從林邊溪上游的萬隆農場儲水涵養,讓它逐漸的往下游滲透,預估每年引地表水大約1.5億立方米,補注十年之後,縣政府評估可提供六千萬噸的水源,讓地下水提升五公尺,回到人工湖現場,只見乾涸的地表注入林邊溪的溪水之後,水慢慢的滿起來,就連老鼠都要急著逃命,但會選擇這個地點當人工湖,最重要的要件是這裡的地質是砂礫石層。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預計十年之後,能提升地下水五公尺的高度。

屏東縣水利處副處長江國豐:「所以有很多的礫石,然後粗顆粒的砂,它因為會比較有孔隙入滲會比較好,這石頭其實在搖晃的時候,它比較有角度它會卡住,比較有剪力。」

▲地下水補注計畫,必須選擇剪力好的石層。

三立新聞總編輯陳雅琳:「所以它卡住的時候,它就產生空間是可以涵養水?」

屏東縣水利處副處長江國豐:「對對對!入滲率就會比較好。」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環保團體曾質疑「大潮州人工湖計畫」會是一場空。

這是利用林邊溪上游的地質特性來涵養水,不過屏東的環保團體也曾經質疑,說這樣的方法只能補注到淺層的「自由水層」,而無法補助到深層的「受壓水層」,到最後恐怕又會流進林邊溪奔流到大海,90億的公帑就會白花,他們認為最積極的方法,就是真的不能再抽地下水了。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再抽地下水。

災難過後,終於許多養殖業開始轉型,魚塭立起一塊又一塊的太陽能板,養水種電譜出南國的另一種風情。

地層下陷怎救? 台灣首創 地下水補注工程

▲養殖業開始使用永續能源。

三立新聞總編輯陳雅琳:「在林邊,地層下陷的問題非常嚴重,像是這棟樓,我都可以頂到一樓樓頂了,而窗台甚至比我還要矮,這樣的地層下陷的問題,不可能再回復,但總不能因為這樣就不處理,現在從林邊溪的源頭那邊,開始涵養地下水,雖然是曠日廢時,但現在不做以後會更後悔,因為我們一定要還給子孫,一個永續發展的土地。以上,就是今天的『陳雅琳‧總編輯觀點』,會思考的新聞!」(整理:實習編輯廖堉慈)

三立新聞台
#會思考的新聞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