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紹宇、虞淳雅 / 台南報導
響應減碳趨勢,國內能源公司耗時五年,在台南北門區的沿海地區整合了170公頃的漁塭,打造出全台最大的「漁電共生場域」,昨(16)日歡慶正式啟用滿周年,也期盼為台灣綠能轉型立下新典範。
太陽能板建置在漁塭上,這裡是台灣最大的漁電共生場域,透過空拍畫面看更是壯觀。
能源公司耗時五年,在台南北門區沿海整合面積多達170公頃,打造漁電共生場域,歡慶正式啟用一週年。
主持人:「養殖創新,共創漁電雙贏。」
能源公司總經理趙書閔:「(這個案場)最大的重點是什麼?就是我們這個案場是養殖為主、電為輔,我們2023年這一年的養殖量其實是都有達到標準的,也都有比預期中來得好,那這代表什麼?其實代表這個商業模式是可行的,我們真的可以跟漁獲來做,就是養殖來做一個結合。」
除了漁獲量達標,發電量一年更多達1.8億度,能源公司以共創多贏的經營態度打造漁電共生場域,更協助養殖戶技術再提升。
能源公司總經理趙書閔:「我們其實一直在,就是做這個AI智慧養魚,我們希望靠一些科技來協助他們漁民能夠更,能夠管理更多的場域,或者是在養殖上可以更精準,可以透過科技的輔助,然後讓接棒的人可以更容易。」
漁電共生場域規劃為養殖池和蓄水池,全年可達成500公噸以上的收成價值,兼顧綠能和地方共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