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花旗銀行2023年Q4虧損達18億美元,是15年來最糟糕財報,接下來將大幅裁員2萬人。(圖/Pixabay)
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花旗集團(Citigroup),被認為是「大到不能倒」重要銀行之一,但近幾年每況愈下,現任執行長范潔恩(Jane Fraser)2021年2月上台後大力推動改革,宣布出售包括台灣在內的13國消費金融業務,但去年Q4仍嚴重虧損18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573.48億,出現15年來最糟糕的財報,接下來將大幅裁員2萬人,進行組織瘦身。
執行長范潔恩近來動作頻頻,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花旗未來將裁掉更多管理層職位,2月1日起股市、風險及投資銀行部門的管理層將被解僱,有關裁員和遣散費的更多細節即將公布。
根據《壹蘋新聞網》報導,花旗1月12日公布2023年Q4財報,顯示虧損18億美元,每股虧損1.16美元,主要是受到高達40億美元、折合台幣約1274.4億的支出拖累,包括組織重組8億美元、折合台幣254.8億,及阿根廷披索貶值和逐漸退出俄羅斯業務的支出等,單季業績創下2009年底以來最糟。
為了止血集團虧損,花旗宣布將裁員2萬人,相當於10%員工,裁員成本高達18億美元,但花旗表示2026年完成後,每年可節省25億美元、折合台幣約796.5億的人事支出。花旗曾表示,將在今年3月完成重組,預估總員工從2023年初的24萬人,2025年將減少到18萬人,截至2023年12月底,花旗已裁員1000人。
2021年9月《華爾街日報》曾報導分析花旗的問題,點出花旗在消費金融及企業金融業務上的利潤落後,投報率一直比不上競爭對手,2023年全年淨利潤下降至92億美元,折合台幣約931.12億,每股收益4.04美元,比起2022年的148億美元、每股7美元,年減幅高達38%。
根據FactSet的數據,自2020年2月以來,花旗是美國6大銀行(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高盛)中,唯一一家出現負回報的銀行,去年甚至有時候會出現收盤股價不到帳面價值50%的狀況。儘管范潔恩上台後積極進行「組織瘦身」,裁撤2個核心營運部門,包括退出消費金融市場,轉而聚焦在交易、銀行、服務、財富管理與美國消費者等5大關鍵業務,管理層級也從13層減至8層。
分析師及投資人提出花旗應裁撤全球消金業務、併購美國國內銀行等建議,激進投資人更指出應該把重心放在更大型的機構法人,呼籲花旗需要重新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