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飄飄然」不是因為愛!長期頭暈查不出異常 原來是「PPPD」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長期頭暈找不到原因,可以去神經內科檢查。(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長期頭暈找不到原因,可以去神經內科檢查。(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

老是頭暈卻查不出原因?或許可以去「神經內科」檢查一下!台中長安醫院分享門診病例,一名中年婦人長期頭暈,不時有「飄浮感」,四處求醫卻沒發現明顯異常,最後經該院神經內科醫師檢查確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透過藥物和復健總算好轉。

年近50的孫女士由於工作壓力和家庭重擔,長時間飽受暈眩之擾,時常「天旋地轉」,一度被醫師診斷為耳石脫落症,雖然近年嚴重眩暈減緩,卻仍時常感到頭暈和走路頭重腳輕。

孫女士多方求醫,經歷各科別檢查,結果都顯示正常,使她感到相當困擾。直到朋友介紹她至長安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可能是「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 PPPD),經治療症狀大幅改善。

收治她的神經內科醫師楊豫表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新診斷,屬於功能性頭暈的範疇,這類患者常常檢查不出結構性異常,功能卻出了狀況。發作時雖然不會天旋地轉,卻時常覺得頭重腳輕、走路不穩或有飄浮感,且在姿勢改變或受視覺刺激時症狀明顯惡化。

楊豫說明,罹患PPPD之前通常會有一些觸發因素,例如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梅尼爾氏症、前庭神經炎等。研究發現,大約有25%的人曾經歷陣發性眩暈,3至12個月內可能發展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此外,像是偏頭痛、頭部外傷、自律神經失調、焦慮症、恐慌症等也可能成為誘發因素,其中有3%患者源自藥物不良反應。

楊豫醫師表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是近年才有的新診斷,如果經常頭暈卻找不到原因,或許要考慮PPPD的可能性。(圖/長安醫院提供)

▲楊豫醫師表示,「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是近年才有的新診斷,如果經常頭暈卻找不到原因,或許要考慮PPPD的可能性。(圖/長安醫院提供)

楊豫指出,我們可以把PPPD理解為頭暈發作後,人體對於姿態穩定性或空間感的認知難以良好恢復,進而形成慢性頭暈的症狀。治療第一步是讓患者認識這個疾病,並明白它是可以治好的;接著結合口服藥物和前庭復健,協助身體平衡系統回復正常運作,緩解頭暈症狀。

楊豫提醒,如果經常頭暈但四處求醫都找不到原因,或許應該考慮「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的可能性,及早尋求神經內科醫師評估。

【2024世界棒球12強賽】台灣 vs 美國 LIVE直播聊天室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