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梁雪婷報導
▲譚延闓在清末站到朝廷的對立面,積極推行君主立憲制。(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一般寒門子弟都會透過參加科舉,高中為官改變命運。清朝末期,譚延闓成功以會試第一名的成績中了貢士,成為會元。不過據傳,他後來考殿試,狀元之位原本十拿九穩,卻因名字遭到慈禧不喜,甚至連三甲都沒進。他母親去世的時候,遭族人迂腐地說,李氏只是一個小妾,去世後不能從正門抬入,讓他看清清朝的腐敗。在武昌起義後,他毅然決然站到朝廷的對立面,更成為大清王朝的強勁仇敵。
譚延闓是湖南茶陵縣人,父親譚鐘麟是晚清大臣,官至兩廣總督。不過,他母親李氏卻只是出身卑微的丫環,更只是他父親的小妾之一,連吃飯都不能入正廳,甚至有時候還要站在旁邊時刻為父親添菜。譚延闓天資聰穎,父親見狀請來帝師翁同龢指點,讓他文學和書法進步飛快,被讚嘆「奇才」。譚延闓如此努力,一方面是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則是希望可以改變母親在家裡的地位。
▲傳聞慈禧看到譚延闓的名字,想到維新變法的譚嗣同,就不讓譚延闓當狀元。(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譚延闓13歲參加童子試,以優異的成績考中秀才。父親大喜,請來「湘楚大儒」指點他的學業。到了1904年,24歲的譚延闓參加了清末的最後一次科考,以會試第一名的成績成為會元,填補了湖南200多年來沒有會元的空白。也就是這次,父親宣布他母親從此可以入正廳用膳。譚延闓參加殿試時,大家原以為他的狀元之位十拿九穩。不過傳聞,慈禧看到他的名字,就想起了維新變法的譚嗣同,讓她心裡感到不舒服。於是,會試第二名的劉春霖當上了狀元,而譚延闓連三甲都沒進去,僅被列為二等第三十五名,賜進士出身。
他隨後進了翰林,回到湖南辦學。不過後來母親去世時,族人說李氏只是一個小妾,去世後不能從正門抬出去。譚延闓當即躺在棺材上說:「我譚延凱死了,抬我出殯」。族人沒辦法,只能讓李氏從正門抬出。此時,譚延闓徹底看清大清王朝的腐敗無能和封建。當武昌起義後,他站到了朝廷的對立面,還被推舉為湖南都督,積極推行君主立憲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