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0:00

揭祕/吃粿條河粉這麼久,現在才聽說「米酵菌酸」中毒事件?重症醫解答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案已造成2死。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27)日晚表示,經召集毒物學專家、收治病患醫院醫師及疾管署、食藥署等單位討論,偏向認為毒素引起,且米酵菌酸可能性高。重症醫師陳志金今(28)天表示,為什麼吃這麼久河粉,現在才聽說這「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簡稱BA)中毒事件?

陳志金說,是否會出現中毒事件,有四個因素:

1.細菌

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簡稱BG) ,是比較罕見的細菌,在印尼、非洲、中國等國比較常見,是不是因為食物進口,在台灣才增加/出現,再污染到食物?BA濃度與BG污染呈正相關(r = 0.707,P < 0.05)。

2.溫度

適合BG生長的溫度是介於攝氏22到33度、酸鹼值中性的環境。

低溫(4 °C 和 -18 °C)會抑制了BG的生長和 BA 的產生,而較高的儲存溫度(26 °C 和 32 °C)促進了 BG的增殖並增加了 BA 的產生。

3.大豆油

含4%大豆油的濕米粉的BA濃度比不含大豆油的高5.74倍。

4.澱粉比例

米粉、濕米粉的BA濃度是100%玉米澱粉樣品的2.92倍。

陳志金醫師也表示,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以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生產中,出現「米酵菌酸」 BA中毒風險。

#寶林茶室食安風暴

【#直播中LIVE】嗨!出發吧來台東 演唱會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