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珮瑜、徐兆緯 / 台北報導
寶林茶室中毒事件持續延燒,已釀成2死意外,但另外界好奇的是,為何明明吃了一頓飯造成中毒,有人不治身亡,卻有人可以就醫後返家?疫情調查專家何美鄉表示,因為米酵菌酸若混入食物中可能分布不均,加上每個人吃的量也不同,所以才會造成每個個案表現不同。
▲公衛專家何美鄉表示,米酵菌酸分布不均造成症狀輕重不同。(圖/資料照)
寶林茶室中毒意外造成2死、多人身體不適就醫,28日死者家屬隨法醫進解剖室內相驗,悲痛不已。只是這起食安風波中,為何有人遭奪命,卻有人就醫後沒多久就能返家休息?
公衛專家何美鄉:「不同的人,有人比較健康,你吃的量比較少,這個是不一樣的,菌的分布不均,毒素可能不是均勻分布。」
▲寶林案死者家屬隨法醫進解剖室內相驗。
專家解釋,除了每位客人攝入量差異,還有米酵菌酸混入食材中會呈現分布不均情況,才會導致每個個案嚴重程度有所不同。
法醫高大成:「有一位7天以後,好像7天以後才過世,可是他身體還可以驗到米酵菌酸,所以代表說他的量很多,一個禮拜沒有代謝掉。」
法醫高大成解析,米酵菌酸毒性真的很高,導致死者過世一週後身體還能驗出米酵菌酸,只是高大成也說「現階段找到源頭最重要」。
法醫高大成:「整間都要封鎖,整間都要查,佐料有的沒有的,有食材都有查,裡面有沒有哪一個部分是殘留(米酵菌酸)問題 。」
▲高大成認為食材、佐料等應全面清查,要找到米酵菌酸出現的源頭。
令外界擔憂的是,明明只是吃個飯卻吃出命來,外食風險提高,引發社會大眾恐慌。
公衛專家何美鄉:「不用恐慌,我們把它看作是一個局部現象,這麼嚴重…它在哪裡發生不會知道?」
專家點出還是得留意,一定要揪出源頭,別讓米酵菌酸進到生態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