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王必勝今日下午說明,避免米製品污名受影響,米酵菌酸採音譯方式改名「邦克列酸」。(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米酵菌酸」確定改名!北市遠百A1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延燒,衛福部今(3)日召開案專家會議。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日下午說明,避免米製品污名受影響,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採音譯方式改名「邦克列酸」。
王必勝今日下午在臨時記者會上表示,今日上午11點邀集食品、毒理、微生物、臨床醫療、食品檢驗、衛福部食藥署、衛福部疾管署、農業部農糧署、農業部農試所、環境部化學署、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等單位,釐清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亞型在台分佈情況,並研議是否進行調查、視情況儘速徵求研究計畫。
王必勝說,因為「米酵菌酸」的譯名也造成民眾對米製品的恐慌,有學者提出應該改稱「椰酵菌酸」,會議中大家一致決議更改,因為此翻譯不是很到位,「望文生義可能引起恐慌」;另外也決定不要用其它食物,參考細菌命名化學品命名後,決定使用英文音譯,決定改成邦克列酸。
他進一步解釋,唐菖蒲伯克氏菌四種病原型中,目前知道椰毒亞型會分泌毒素Bongkrekic Acid,而該毒素與「米」無關且翻譯不到位,因此專家一致決議應正名,專家也認為,應避免使用其他食物名稱,最終決定是以多數細菌名從英文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