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聽新聞
0:00 0:00

台灣大地震爆「板塊位移」!9年對比差很大 網:希望能遠離中國大陸

生活中心/梁雪婷報導

花蓮4月3日爆發規模7.2大地震後,餘震不斷。(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

▲花蓮4月3日爆發規模7.2大地震後,餘震不斷。(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

台灣地震頻繁,花蓮4月3日才爆發規模7.2大地震,23日凌晨2時許連續發生6.0、6.3地震,凌晨3時19分左右再度發生芮氏規模5.1有感地震,清晨5時24分爆發芮氏規模5.2地震,一直到晚上仍與餘震不斷。不過經國土測繪中心指出,自4月3日的花蓮大地震,台灣板塊已經有所位移。而早在2022年,中央氣象署也發布2009~2018年的位移圖表。

中央氣象署2022年就指出,大型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

▲中央氣象署2022年就指出,大型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圖/翻攝自中央氣象署)

早在2022年10月31日,中央氣象署臉書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就發文,透露已經在全台灣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結合各單位的建置成果,台灣已有超過450個連續觀測站,進行大地測量,建立台灣大地變形的資料庫。藉由監測大地變形,地球科學家可以監視斷層、火山活動,以及地層下陷或滑動的一舉一動。

​中央氣象署指出,從地表來看,大型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像是車籠埔斷層的錯動,為台灣地表帶來一道劇烈的、長達105公里的傷痕,斷層上盤的水平位移為1公尺~9公尺不等,而在大甲溪更出現地殼抬高、落差5公尺的瀑布景觀。除了地震期間,在短短數十秒內出現的「同震滑移」之外,地震前(間震期)、地震後(震後期),斷層也都有「偷偷」地亂動!​

中學地科表示,地震是來自受擠壓的板塊,隨著應力不斷累積,在短時間內釋放能量、產生位移的結果。然而,地殼不只在地震時會動,平時地殼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就會在地表出現非常微量的變形,或者是小小的、不起眼的地震。地球科學家就是透過這個原理,長期連續監測台灣地表的一舉一動,希望可以找出大地震發生前的徵兆!

​雖然目前尚未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藉由地震前、中、後所蒐集的地表微小變形資料,可以讓地球科學家更了解地殼運動的樣態,或是分析出地震的發生週期、計算地震的災害潛勢,評估台灣各地斷層的活動和地震的機制。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使用Gamit繪製了一張繪製之2009~2018年台灣絕對速度場/相對速度場示意圖,網友紛紛留言「看能不能離中國遠一點。越遠越好」、「希望往日本的方向移動,離隔壁惡鄰遠一點」。

#0403花蓮大地震餘震不斷

【#直播中LIVE】台灣英雄要回來了! 東京飯店直擊 球迷迎接
大數據推薦
CH54三立新聞台直播
熱銷商品
頻道推薦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