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工業、製造業生產年減4.06%、4.5%,吞第12黑,是史上最長衰退期,平金融海嘯紀錄。不過,通訊訂單轉強,可望帶動積體電路業終結連9負成長困境,工業生產年減可望收斂。
圖/資料照
民國105年累計1至4月工業生產年減4.27%,其中製造業減少 4.91%。經濟部統計處副處長楊貴顯表示,因外需疲軟,工業生產指數為 102.12,年減4.06%,「比原先預期的年減4%以內差一點」。
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102.68,年減4.50%,吞下第12黑。楊貴顯指出,是史上最長衰退期,平金融海嘯97年9月至98年8月的紀錄。
其中,受全球資通訊產品銷售動能疲軟及國際競爭影響,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分別年減3.22%及5.17%;機械因全球經濟成長復甦動能不足,設備投資需求保守,續呈二位數減產;但基本金屬因鋼價觸底反彈,激勵庫存回補需求增加0.26%。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零組件業中的積體電路業從去年8月起開始陷入減產困境,連同4月已創下連 9負成長的紀錄,楊貴顯說,受惠通訊晶片訂單轉強,物聯網等新興應用持續拓展,5月有可能終結連9負成長的困境轉為正成長。
楊貴顯說,受惠通訊晶片訂單轉強,物聯網等新興應用持續拓展,加上鋼價、油價回升,將激勵鋼鐵、石化生產動能,以及比較基數較高影響因素逐漸消除,預期5、6月製造業生產雖仍有負成長的疑慮,但減幅可望趨緩,預估工業生產「沒有特別重大意外」可收斂至年減2%以內。
至於外界關注的存貨去化問題, 4月的製造業存貨率為71.65%,比 3月的67.66%高。楊貴顯解釋,是因為業者預估石化、油品、鋼鐵價格趨勢將上漲,因此提前備貨因應,以因應市場需求。
他說,電子業3、4月的存貨率各為48.02%、48.73%,呈現持平狀態,且積體電路、面板價格沒有很大變動,「不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