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乾隆時期做出了風扇的雛型。(示意圖/翻攝自百度百科)
夏季十分炎熱,如何消暑就是一項經常被討論的話題,有別於吹冷氣必須擔心電費暴增,「電風扇」就是一項傳統又實惠的家電。關於電風扇的起源,眾說紛紜,在還沒有電力的清朝乾隆時代,相傳就有工匠發明出了風扇的雛型,發揮了散熱效果,解決了當時炎熱的問題。。
在還沒有電器家電問世之前,最簡單且直覺的方式,就是利用冰塊與扇子,但如果遇到真的很熱的日子,這兩項效果恐怕很有限。尤其,對於頻頻要搧風的宮女還說,越搧越熱,又沒有止汗劑,反而讓室內空氣更糟。
那怎麼辦呢?最早在雍正時期,就做出了風扇的雛型,他是利用一根牽引繩拉動風扇,讓空氣能流通,但使用風扇遠比用扇子搧風更繁重,因此不乏有宮女熱到昏倒的案例。
▲乾隆時期做出了風扇的雛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圖庫)
來到乾隆時期,改良以人力運作的風扇,改用水力來解決,意外收到很好的效果。乾隆9年,有宮廷工匠發現,可以引入流水,從宮牆外流入進宮殿,環繞室內一圈之後再流出室外。在水流進入室內的入口處,安裝一個風扇,以水流為動力,不僅可以持續風流通,還有水流進屋中,達到雙倍消暑的成效。